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俄乌互相指责将天然气问题政治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10:54 环球时报

  俄乌互相指责将天然气问题政治化

  俄乌双方最初都强调不会把天然气价格问题政治化,不久前,普京对俄媒体表示,“尤先科向我保证不会允许把这一问题政治化,我也同意这一点”。但随着矛盾的深化,俄乌不约而同地指责对方将天然气价格问题政治化,事实上,天然气价格问题早就已经政治化了。

  第一,天然气价格问题从一开始就是政治化的产物。乌克兰位于欧盟与独联体的地理交叉点上,对独联体和欧盟的安全、稳定与发展有重要意义,苏联解体后,乌成为俄与西方争夺的重点。天然气价格是俄拉拢乌的一个关键手段,如果乌克兰每年不能从俄得到数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几千万吨石油,那么乌经济就将全盘崩溃。2000年,在西方不断向乌施压的情况下,正是普京将乌偿还俄天然气债务的时间延长8至10年,当时的乌总统库奇马才得以渡过难关。

  第二,两国口口声声称天然气价格问题应该由双方的天然气公司具体谈判,但实际上两国高层从一开始就直接介入了谈判。俄外长拉夫罗夫透露,今年年初,尤先科就向普京建议,按国际市场价格购买俄天然气及收取俄出口欧洲的天然气的过境费。俄总理弗拉德科夫也与乌克兰总理叶哈努罗夫就天然气问题举行了多轮谈判,但双方各执己见,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第三,俄乌都试图通过天然气价格问题谋取政治利益。分析人士指出,俄对尤先科的亲西方政策不满,在乌议会大选的关键时刻,俄突然要提高天然气价格无疑可给乌经济带来困难,从而为乌反对派加油。尤先科也意识到天然气价格是一张输不起的“牌”,不惜将独联体和黑海舰队的命运等问题扯在一起,就是要逼俄让步。

  第四,两国都选择将天然气价格问题国际化。俄总理日前访欧时提出,如果俄不能按时按量向欧洲供应天然气,所有责任应该由乌承担。乌则加快与美、英、德、法等国的外交接触,特别是以开放雷达站等方式拉拢美国向俄施压。

  乌克兰百姓反应强烈

  与乌克兰政府对天然气危机刻意“冷处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然气事件一直是乌克兰媒体追踪报道的热门话题,民众对此更是反响强烈。乌克兰人在关注谈判进程的同时,更多的开始反思乌克兰14年来的能源政策和最近1年来的外交政策。有媒体指出,乌克兰政府长期以来忽视能源安全问题,对能源来源多元化、开发新能源、发展节能技术等重视不够是造成这一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一些反对派政党则表示乌克兰需要发展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政府失策,百姓埋单”之类批评之词不时见诸报端。对乌克兰老百姓来说,天然气涨价无法回避,这无疑是个新的沉重负担。面对节节攀升的能源价格,他们的选择很无奈:要么坐在有暖气的屋子里啃土豆,要么坐在寒冷的屋子里吃香肠。即将过去的2005年留给他们太多难忘的回忆,虽说最低退休工资年初从294格里夫纳涨到了332格里夫纳(1美元约合5.1格里夫纳),但通货膨胀率却高达16%—17%。老百姓在年中遭遇汽油危机之后,年底又深受天然气危机的折磨。一位读者给《基辅导报》写信抱怨,“今年上半年爆发汽油危机时,我把我的车改装为用天然气的了,可没想到这天然气涨得比汽油还快,看来明年这车我是彻底开不成了。”

  天然气价格是一把“双刃剑”

  天然气价格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在对乌克兰形成强大压力的同时,也可能给俄罗斯造成伤害。这是因为:首先,乌克兰绝对不可能接受天然气价格一次性调整到国际市场水平,俄迟早要降低其要求;其次,一旦俄乌彻底闹翻,势必影响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这并不符合俄的利益;再次,2年前,俄曾与白俄罗斯就提高天然气价格问题大吵大闹,最后在欧盟压力下妥协,这次仍将面临强大的外部压力;最后,俄想利用天然气价格问题暗中支持亚努科维奇,但正如俄媒体所言,乌选民可能会进一步团结在尤先科周围,很可能再次牺牲亚努科维奇。

  目前,俄已将天然气价格问题作为影响乌政策的重要工具。乌出于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考虑,不会轻易让步。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仍会继续,甚至有所升级。但在直接当事方———俄乌的背后,欧美顾及切身利益不会一直置身事外,势必对亲西方的乌克兰政府提供政治支持,同时向俄施加某种压力。俄即将担任八国集团轮值主席国,也不得不顾及与西方大国的关系,不能将保障世界能源安全的承诺抛诸脑后。正如俄塔社25日发表的评论中所说,俄乌双方会通过谈判达成一致,但这一进程绝不会一帆风顺。

  (本文原标题为俄乌天然气价格战白热化;副标题为乌克兰扬言退出独联体 俄罗斯威胁要给乌“断气”)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