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一年了,海啸伤痛仍然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0:30 环球时报

  

一年了,海啸伤痛仍然在
12月26日,德国遇难者家属在泰国海边悼念亲人。(法新社图片)

  过去的一年,没有“9·11”、没有伊拉克战争,“海啸”成了最牵动人心的字眼。这样一场“世纪灾难”成了人们从年头到年尾关注的焦点。时隔一年,泪水、鲜花、祈祷充溢着曾经吞噬了无数生命的海滩;各种肤色、各种国籍的人们承受着共同的情感。人们在追思,也在反思,一场灾难将全世界连在了一起。

  后遗症开始显现

  时隔一年,失去亲人的阵痛还未过去,而海啸的众多后遗症已开始一一展现出来。最为明显的是受灾地区的经济元气大伤。以泰国为例,普吉岛的主要财源是旅游业。海啸给泰国旅游业带来巨大打击,以普吉为代表的旅游胜地一片萧条。近10个月来,普吉岛及其周围外岛,90%的人失业。“没有游客来就没有工作。”当地人说,“宾馆闲置,商店、饭店和酒吧没有顾客,游船不能出海。海啸前,日本和韩国人在外国游客中占很大部分,但海啸后,日本人怕鬼不肯再来了。这里的日本餐馆和旅行社都关门了。”而到印尼的境外游客也无法达到预期数字。

  援助外交见成效

  这次海啸可能是人类灾难史上,救助行动采取得最快的一次。各国纷纷行动,各种救援物资从四面八方而来。中国先后为受灾地区捐助资金和物资超过12亿元,为灾区的救援和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

  在现今的国际社会中,国际援助除了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慈善行为外,也平添了很多外交色彩。灾难带来痛苦,同时也带来了沟通和互助的契机。援助外交成了改善国际关系的一种手段。美国和印尼关系就因此得到了改善。20世纪末,美国和印尼关系一度紧张,两国的军事关系几乎中断。美国禁止向印尼出口武器零配件,使印尼在海啸发生后找不到几架能承担紧急救援任务的运输机。“9·11”事件后,美国改变全球战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印尼迅速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的反恐伙伴。美国政府屡次想大幅推进两国关系发展,都遭到国内政治势力的阻挠。海啸给美国政府实施新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契机。海啸后,美国持续提高和印尼的军事关系级别。上个月美国国务院宣布全面恢复和印尼的军事合作。

  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南亚国家也暂时抛弃了长期的恩怨,而选择了共同面对。海啸发生后,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迅速致电印度总理辛格,向受灾的印度民众表示了自己“由衷的慰问”,并表示巴基斯坦愿意向印度提供救援帮助。而自身在海啸当中遭受严重损失的印度,也在第一时间向灾后形势更为严峻的斯里兰卡提供了巨额援助。此外,印度政府也多次表示,新的海啸预警系统有望在2007年之前正式投入使用,届时整个南亚地区都可以共享该系统,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

  一场没有国界的灾难

  此次海啸是一场全球共同承受的灾难。海啸发生在印度洋,而悲伤却蔓延到全世界。29.5万的死亡数字让人唏嘘,其中除了当地居民,还有很多世界各地的游客。

  海啸一周年也成了一场全世界的共同纪念。泰国邀请了7000多名世界各地的遇难者家属参加悼念活动。也有很多人自发地回到这里追忆亲人。而纪念的地点远不局限于出事的海滩,瑞典、德国、挪威、丹麦、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都以自己的方式纪念着他们遇难的同胞。英国女王在圣诞讲话中,都不免要提起年初这场震惊世界的灾难。各国通讯社也都不约而同地将海啸列为了2005年十大新闻之一。

  一年过去了,被海啸吞噬的村庄已归于平静,重建工作仍在进行。在一些地方,重建工作进展却并不理想,承诺过的项目仍不见踪影。

  海啸的伤痛也许不是时间可以抚平,但正如泰国政府号召的那样:迅速走出灾难,生活还要继续!海啸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改变了一些国家的命运,也改变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今人们在反思这场灾难时,看到重建后更为现代化的亚齐,或许也能从中看到一抹亮色。▲

  《环球时报》(2005年12月28日第四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