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不自主创新难富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0:30 环球时报

  世界经济全球化,风水轮流转。中国正处于百年一遇的发展机遇期。风水不仅是天赐,更有人为因素。有人终日奔波却难以糊口,有人轻轻松松却腰缠万贯。有些企业难以为继,而像微软那样的企业,平均每小时净利润达几百万美元。究其原因,无论是国家、企业或个人,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或“国际经济链”中所占的位置至关重要,因为这将决定利润高低。

  中国人常提“勤劳致富”,中国人的勤劳不亚于西方,可财富却落在西方之后,这并非勤劳或懒惰的缘故,是所占位置不同。中国目前主要仍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和优惠政策等赢得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链中仍处于低端位置。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75%靠技术进步,2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而中国的情况恰好相反,主要行业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基本依赖进口。中国近年出口强劲,但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2002年占全国出口1/3强的广东省自主品牌出口额,仅占全省出口额的3%,上海、浙江自主品牌出口额所占比例也不到10%。

  这种状况不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必然会掣肘

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因为这种发展模式与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无异,只不过中国“块头”大,能形成“规模经济”,但并没高出几个台阶。从这一角度,我们便会看出中国提出将“科技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
十一五
”规划着力点的深远战略意义。若能实现转变,其意义不亚于另一场革命。

  但如何实现呢?中国人暂时无法在认真仔细和想象创新方面赶超日本和美国,但可通过灵活多变来改变自己在“国际经济链”上的地位。不爬高几个台阶,中国不易摆脱同东南亚国家现有的经济利益冲突。中国出口产品,尤其是制造业,与东南亚重叠度很高,竞争是必然的,担心恐惧也是必然的。中国不能总说“穷帮穷”。要想帮穷,自己先得富。只有中国产品在东南亚市场上只是同美日欧竞争,而不是同东南亚产品竞争,只有当大家不是吃同一碗饭富起来时,中国在东南亚的外交格局中才会左右逢源。▲

  (摘自12月27日《联合早报》,原题:中国崛起的机遇及思考,作者盛力军)

  《环球时报》(2005年12月28日第六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