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东方早报:2006年中国经济成功进入平缓回调轨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1:55 东方早报

  早报特约评论员 高辉清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任大刚

  一位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经说过:“中国经济是一个谜,谁能解开它,就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多少年已经过去,这个谜面至今没有找到谜底。然而,这却丝毫不影响中国经济一如既往地如谜一样快速增长!

  面对着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一些人开始为“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而自豪,开始为一句“中国打一个噴嚏,世界要感冒”的调侃而自喜。但在笔者看来,中国经济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达到了它的一个巅峰。其后,我们要走的也许是一段阶段性调整路。

  去年以来,

中国经济运行之平稳到达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第一、二、三季度GDP累计分别增长9.5%、9.5%、9.4%。另外,全年GDP预计增长为9.4%。换句话说,2005年四个季度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居然只有0.1个百分点。鉴于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波动天性,而且统计误差往往也会出现1个百分点左右,所以区区的01个百分点,在宏观经济的视野里,实际上是需要借助“显微镜”的帮助才可能观测得到的细小起伏!

  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已经成功地翻越了阶段性巅峰,并成功地进入了一个平缓回调的轨道。回顾2005年,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与去年相比也有所提高:一是城乡差别有所缩小,去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50元,实际增长11.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出1.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城乡市场零售额分别增长14%和11%,增幅差距由去年同期的4.7个百分点缩小到3个百分点。二是投资与消费失衡矛盾有所缓解。前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0%,两者差距同比缩小了2.2个百分点。三是轻重工业协调性加强,前三季度我国轻重工业增速双双回落,但速度不一。其中,轻工业从去年同期的15.4%下降到14.9%,重工业从去年同期的18.6%下降到16.9%,两者差距缩小了1.2个百分点。

  另外,物价稳定、就业好转、交通能源等“瓶颈”压力减缓、三大产业相对协调等也都是经济结构好转的证明。尽管2005年,中国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外贸顺差太大,

房地产泡沫没有调整到位,企业利润增幅下降过快等,但这些只是构成了“矛盾的次要方面”。

  去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时代的终结年,今年是“十一五规划”时代的开启年。以此为起点,中国这艘巨轮将沿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航道,驶向“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彼岸。

  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时期,我们认为,将不利因素看得重一些,反而更能增添成功的算数。从国际上看,世界对中国的变化不适应,中国对世界的变化同样也有不适应之处。“中国开始被一些西方人认为是一个不守规矩的大小伙”,因而他们就喜欢利用

人民币汇率、国际贸易摩擦、WTO协议和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来折磨我们的神经。从国内看,2002年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以重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特征的新的发展周期,由资源能源紧缺所形成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水、土地和石油出现短缺,而且原来的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过去人们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是这几年的改革现实表明,问题并不是这样简单。中国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处于最艰难的攻坚时期。过去,改革所到之处,带来的都是利益。现在,则有些相反,由于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形成了一些既得利益群体,所以现在改到什么地方,都有可能遭受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反抗。

  这些新问题的出现,给中国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上述状况,我们认为,在2006年,中国经济的步子应该适当放慢一点,休憩一下,在稳健的发展中,为下一次攀登做好准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