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厕所净国运兴(感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22:31 环球时报

  在西方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中,有一类报道似乎没有引起我们太多的重视,那就是关于中国厕所的报道。笔者粗略地查了一下,去年一年,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英国的BBC、《卫报》,德国的《镜报》等许多西方媒体都有这方面的报道或文章。

  西方媒体为何会如此关注中国厕所的变化呢?这是因为一国之厕所的建设水平、清
洁与否,国民如厕习惯如何,大体上可以体现出该国的现代化程度和国民文明素质的水平。

  从厕所入手来观察一个国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140多年前,日本人就是由此入手来了解中国的。1862年,一艘名叫“千岁丸”的日本船来到上海,这是自1633年日本江户幕府实行禁海政策230年后第一艘来中国的日本官船,乘船来华的日本人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见闻录,他们如此描述当时上海的情形:“粪芥满路,泥土埋足,臭气穿鼻,其污秽不可言状······故上海每年炎暑时节恶病大行,人民死亡甚多”;“上海市坊道路之脏无法形容。特别是像中小街道的通道,到处是垃圾粪堆,无插足之地,人们也不清扫。”(见《“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一书)那次访问,日本人还看到了因吸食鸦片官兵精神萎靡不振,看到了上海海关把管理大权拱手让给洋人。他们因此断定中国必亡,并口出狂言:“若给我一万骑,率之征战,可纵横清国。”

  如果说,140多年前日本人从中国人的如厕习惯中看到的是贫穷与落后;那么140多年后的今天,外国记者则从中国厕所的建设和人们如厕习惯的变化中捕捉着“中国崛起”的信息。不少西方媒体的报道都谈到了中国各大城市正努力改造厕所,促使民众改变如厕习惯。《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还特意提到,上海新近成立了公共厕所协会,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流光溢彩的大都会的厕所问题。

  其实,现代化的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有没有摩天大楼、高速公路,它还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养成遵守交规、保持厕所清洁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西方媒体现在关注中国的厕所问题,正是把今天中国厕所的变化放在了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去观察,通过厕所来看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恰如《纽约时报》的文章所称,中国政府正着手努力打破一些根深蒂固的陋习,如随地吐痰和随地便溺、超速驾驶及加塞儿等。在中国,发起这样的运动可能会更具挑战性,这部分是由中国的历史所决定的。

  一百多年来,落后的如厕习惯让中国人蒙羞,改造厕所,改造我们的如厕习惯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德国记者为发自北京的报道写下了这样的题目:“中国正在经历厕所革命”。用革命来形容今天中国的厕所改造和国人如厕习惯的变化真是恰如其分,因为这不仅意味着生活方式的跃进,更意味着文明观的提升。

  眼下,我们正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仅仅依靠“中国制造”已远远不够,还要有能够适应并有利于促进现代化的文明观。在中国的文化与历史传统的土壤中培育出这样的观念,才是最难的事情。由此看来,如厕习惯的革命的确与国运的兴盛有关。▲(作者是人民日报国际部高级编辑。)

  《环球时报》(2006年01月11日第十一版)


丁刚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