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管理不妨学习非洲(越洋视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8:35 环球时报 | |
非洲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光名胜,也是全球旅游者向往的地方。这种处处胜景、遍地古迹的地方,景点门票是不是很贵? 阿尔及利亚国家级文物第巴萨古罗马遗迹,门票为25第纳尔,约合人民币三块多;马里巴马科古化石博物馆,门票为1000西非法郎,约合人民币不到十五元;世界文化遗产、塞内加尔著名的“奴隶堡垒”戈雷岛和素有“几内亚湾畔的威尼斯”之称的贝宁水城冈维埃 “这些是上天和祖辈留下的宝贵财富和历史见证,我们有权保护,却无权用来为自己牟利。更何况当地人普遍不富裕,太高的收费,无异于将自己的同胞拒之门外。”几乎每个被问及的景点工作人员都会这样解释道。 低收费不等于低维护,鉴于历史上西方冒险家对非洲景观文物的破坏和掠夺,当地有关部门普遍重视对古迹、名胜的保护、管理,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纳入保护、管理范围内的古迹、名胜,一般都保持了它们当年的风采。 在低收费前提下,如何维持景点的收支平衡,确保景点维护、管理资金的不匮乏?一是精简人员、机构。上述景点的在编管理人员,最多的不过三四十人,少的只有四五个人,而且机构精简,通常仅负责景点本身的维护和管理,商业开发、景点治安等则分别交由旅行社和警方负责,景点方面无需插手。二是积极宣传,多方合作,适度开发,专款专用。各景点普遍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各国际组织合作,利用网站发布、邮票和明信片发行推广等措施,提升景点知名度,在此基础上与各国旅行社积极合作,将自己纳入其旅游线路范畴。值得注意的是,景点方面通常不直接进行商业经营,而是通过合同分成;相应地,政府发行相关邮票、明信片的收入和旅游业税收的相当部分,也会投入到景点的维护管理中。 在上述开发、管理思路的主导下,非洲各国的文物、名胜得到了妥善保护,当地的旅游及相关产业也获得了健康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不但国际游客纷至沓来,当地人也普遍把这些景点当作纪念先烈、缅怀历史的场所,或是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同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有些旅游景点的员工总数却达到上千人,有些短短数年间屡次提价,至今却仍一再用经费匮乏,入不敷出,来回应舆论和社会各界对其门票高昂、文物保护不力的质疑和指责;至今仍有相当一些地方,把“争遗”当作提高景点门票价格的敲门砖,一朝成功,门票顿时翻上几个跟斗。价值并非仅用金钱衡量,非洲朋友管理古迹、名胜的做法和经验,难道不值得我们反复咀嚼,认真思索一下吗?▲ (作者是前旅居非洲的商务人士。) (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taolun@peopledaily.com.cn) 《环球时报》(2006年02月21日第十一版) 陶短房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