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科院”下岗专家投奔韩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14:12 世界新闻报 | |
本报特约记者 罗山爱 国际在线消息:作为台湾最重要的军事科研机构的“中山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科院”),因预算缩减等原因,去年迄今已裁减了约六百名科研人员及科技军官。近日,台湾情报部门调查发现,这些“下岗人士”除部分转投岛内民间企业外,近百人流向了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消息传出后,不但台安全部门担心人员外流,会导致台军事研发机密外泄,还使“中科院”的发展现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商界名流靠“中科院”军用品发迹 总部在桃园的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69年,起初是蒋介石安排进行核武器的研究机构。最早分为第一研究所(专攻核武器)和第二研究所(负责携带核弹头的导弹武器研究),只因美国极力阻挠,“中科院”才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常规武器研制上。 目前“中科院”隶属台湾“国防部军备局”,设有6个专业研究所及4个研究中心,研究范围涉及航空、火箭导弹、电子设备、弹药等诸多军事领域,科研人员总数达到1.5万人。 两蒋时期,台湾当局害怕被美国出卖,对建立独立的军工体系充满极高的热情。1979年,美国断绝与台湾所谓“外交关系”后,台当局领导人蒋经国更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强“中科院”的科研工作,并指示军方“政战部门”要挑选精英人才到“中科院”深造,像后来成为IDF战斗机总设计师的华锡钧,便是出身于台军U-2高空侦察机的飞行员。“中科院”正是在那段时间研制出能与美国武器媲美的天弓、天剑、雄风系列导弹,并成为台军的主战装备。 据台湾《全球防卫杂志》总编辑郑继文透露,从1991年始,台“中科院”开始了自行研制IDF战斗机、天弓、天剑、雄风系列导弹等部署,台军也随之开始了以“二代换装”为核心的“精实案”整军步伐。经过多年的磨练,“中科院”的确研制出一些略有影响的武器。 例如今年元宵节该院展出的天剑IIA型反辐射导弹和能挂载4枚导弹的“IDF经国号战斗机”,“中科院”甚至鼓吹该组合能执行类似美军的“野鼬鼠”任务。除此之外,“中科院”还号称自行研制了“中翔-2”型无人机(UAV)、CM32云豹装甲车、T-92型40毫米高射炮和长白相控阵雷达等新式装备。 另外,“中科院”研制的一些新式武器也是台当局拉拢“友邦”的诱饵。此前有报道称,台当局听说中东一些国家喜欢“中科院”研制的T-91自动步枪,就把1万支最好的T-91自动步枪送了过去。而“中科院”开发的军服、军靴、防毒面具等用品也传出过“出口”的纪录,甚至部分知名台湾商人就是靠这些“出口”产品发迹的。 成为当局向美军购的筹码 正是这样一个曾经为台当局大赚外快的机构,近来却遭遇了不断裁员的窘境。由于台当局向来看美国的脸色行事,所以台当局就把“中科院”当作向美国求购军火的筹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科院”研制“IDF经国号”战斗机,当美国发现该战机性能与自己的F-16相差无几后,便同意向台军出售150架F-16战斗机,这笔让台当局高官们高兴的军售却让原计划生产250架“IDF经国号”战斗机的计划在“国防预算”被缩水至130架。这样一来,“中科院”下属的汉翔公司每年就减少150-180亿元新台币(1元人民币约合4元新台币)收入,公司只能靠给美国人当分包商、生产客机尾翼、轨道工程、医疗器材等生意苦撑。最后导致汉翔公司裁撤1000人,数百名员工上街游行,开创了世界军火业员工上街游行的先例。 被“中科院”裁掉的人员中,大部分前往了韩国。对此,台湾“立法委员”痛批当局为了自身私利,与海外军火厂商狼狈为奸,使“有能力造飞机军舰”的台湾每年要花大笔钞票去买人家的“倾销货”,充当了“扼杀本土军火业的‘另类吴三桂’”。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