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法国“毒航母”来回折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10:52 世界新闻报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林卫光

  在过去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法国人像观看悬疑电视剧一样,目睹了该国退役航母“克莱蒙梭”寻找“葬身之地”的坎坷历程。上周,这艘携有大量致癌石棉材料的“毒航母”,在遭遇了前有印度法院阻拦、后有法国国内抗议、中间还有埃及政府设卡的厄运后,不得不在即将抵达目的地印度时打道回府。

  昔日“英雄”成了“万人嫌”

  从1961年开始服役的“克莱蒙梭”号航母曾在冷战期间显赫一时,并在海湾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由于携有大量有害人体的石棉物质,“克莱蒙梭”在退役后被扣上了“毒航母”和“巨型垃圾”等帽子。在环保组织的声讨和遭到各国拒绝之后,印度成为惟一一个愿意接受并销毁这艘退役军舰的国家。

  按照法国国防部的说法,在经过初步的去石棉处理之后,目前残留在“克莱蒙梭”号航母上的石棉材料仅剩46吨,并不足以造成污染。然而,环保组织却根据他们从相关石棉处理企业获得的内部材料称,这艘航母上仍有500到1000吨的石棉没有拆除。

  2005年,以“绿色和平组织”为首的4家环保组织,以违反《巴塞尔公约》为由将法国政府告上法庭。然而,法国国防部却称,“克莱蒙梭”虽退役但仍是军舰,不属于《巴塞尔公约》管辖范围。当年年底,法国最高法院为“克莱蒙梭”开启绿灯,这艘航母离开土伦,驶向生命终点印度。

  今年1月12日,“克莱蒙梭”驶抵埃及苏伊士运河时,还格外给了埃及政府一笔数量可观的“买路钱”,才得以通过苏伊士运河。

  2月13日,当“克莱蒙梭”即将驶抵印度的时候,印度最高法院却宣布,在印度专家对“克莱蒙梭”的危害性做出新的鉴定前,它应该在印度海域之外继续“候审”。

  法国白买了一张天价“往返票”

  印度法院的判决传到法国之后,法国国内支持环保组织的各界人士再次掀起了针对法国政府的声讨浪潮。

  法国媒体批评说,法国经常在环保问题上面对其它国家指手画脚,自己却将一艘“毒船”开到国外危害他人。包括政客、企业主、民间组织领导人、艺术家和作家在内的100多名法国名流,联名上书希拉克总统,要求他下令让“克莱蒙梭”返回法国。他们指责说,在海上漂了近两个月的“克莱蒙梭”丢尽了法国人的脸,它代表的法国“糟糕形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笑柄。

  法国国内强大的抗议声让希拉克不得不亲自过问此事。2月15日,即将到印度“做生意”的希拉克,为了给自己的“商务之旅”扫清障碍,对法国国防部下达了让“克莱蒙梭”调头回国的命令。

  为了避免再在埃及苏伊士运河出现“插曲”,法国政府这次选择了让“克莱蒙梭”绕路经过南非的好望角,然后返回位于法国布列塔尼的东部军港布雷斯特。由于用来牵拉“克莱蒙梭”的拖船每天的租金高达4.5万欧元,再加上先前过苏伊士运河的费用,法国媒体不无讽刺地说,法国政府白白为“克莱蒙梭”支付了一张天价的“往返票”。

  2月16日,就当所有人都认为这部漫长的环保“连续剧”要告一段落的时候,布雷斯特市长却宣布,该市不欢迎这艘“毒航母”。他要求法国政府将这艘航母重新送回土伦军港。

  链接 “毒航母”想拆不容易

  说到底,这次昂贵旅行的根源在于,目前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具备拆卸“克莱蒙梭”这种规模舰船的能力。多年来,由于劳动力昂贵的原因,很多欧洲船主都喜欢到印度等亚洲国家“埋葬”他们的船舶,很多欧洲大型拆船场因为生意不景气而纷纷关闭,以至于欧洲丧失了拆卸大型舰船的能力。

  在经历了“毒航母”事件后,法国国内已经有人呼吁投资建造自己的大型拆船场,而不是花大笔钱将污染输出到国外。法国总统希拉克也希望欧盟加强自己处理污染物的能力,并加快制定有关船只拆卸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严格标准。

  而对于“克莱蒙梭”的未来命运,法国人目前有三种猜测:第一,法国政府会在国内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将它暂时搁置;第二,在法国彻底去除石棉后到亚洲拆卸;第三,采用美国处理其早期退役航母的做法,干脆让“克莱蒙梭”沉入大海。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