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发言人上了耶鲁大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8:50 环球时报 | |||
美国耶鲁大学里一场关于恐怖主义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学生,大家挤在一起,连走道都站满了人。一个留着络腮胡的中亚人模样的新生,若有所思地站在墙边。他叫拉姆图拉,是阿富汗人。望着讲台,拉姆图拉突然觉得这里非常熟悉。没错,5年前,他来过这里。不过,那时他的身份是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发言人,任务是向美国大学生发表演讲,并与耶鲁教授 塔利班的“巡游大使” 拉姆图拉今年还不到28岁,其经历却足够写成一部厚厚的书。他在巴基斯坦一个阿富汗难民营中长大,并在当地美国慈善机构开办的学校里学会了英语。1996年,塔利班在阿富汗掌权,年仅18岁的拉姆图拉通过父亲的关系进入外交部,成为全职翻译。年纪轻轻的拉姆图拉在那里见到了许多重量级人物,包括本·拉登和奥马尔。 2000年,拉姆图拉被任命为外交部发言人,以“巡游大使”的身份出游各国修补塔利班的形象。这个身份让他见识到了阿富汗以外的世界,还成了塔利班的“名人”。纪录片《华氏9·11》中就有他的镜头,时间足有30秒长。 与耶鲁教授公开辩论 拉姆图拉自认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因为随着塔利班政权的倒台,他本该被关在美军关塔那摩监狱,如今却来到了耶鲁求学。是美国著名记者麦克·胡佛改变了他的命运。2000年5月,胡佛获准进入阿富汗拍摄纪录片,拉姆图拉被塔利班派去给胡佛当翻译,两人由此结下了友谊。离开阿富汗时,胡佛说服塔利班当局让拉姆图拉去美国看看,并为他设计好行程,筹集到足够的经费。于是,2001年2月,拉姆图拉带着奥马尔给布什的信和礼物来到了美国。 胡佛为拉姆图拉在南加州大学安排了一场演讲,但他在那里遭到了学生的“围攻”。当时,塔利班宣布要炸毁巴米扬大佛,学生们就此向他质问。拉姆图拉回击说:“你们既然想用经济制裁毁灭我们的未来,就没有权力在乎我们的过去!”学生们接着抨击塔利班政权虐待妇女,他则争辩说,我们已经给了妇女很多“自主权”。提到本·拉登时他说:“我不认识他,他是个朴素的人。”可事实上,4年前他就见过本·拉登。 接着,他来到美国东部,此时,塔利班已经炸毁了巴米扬大佛。他在接受《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媒体采访时,继续为塔利班辩护,但在常人看来,他简直就是“歪着嘴巴说话”。在耶鲁大学,他与后来成为法学院院长的哈罗德·科教授进行了一场辩论。据当时在场的教授回忆说:“拉姆图拉很聪明,但他确实没法与科过招,他只能固执地重复塔利班的观点,这令他显得极为愚蠢。”辩论结束后,拉姆图拉伸出手想和科教授握手,科教授有些不情愿地敷衍了一下。 “被美国人洗脑了” 美国之行,让拉姆图拉产生了细微的变化。回国后汇报情况时,他对塔利班官员们说,不该炸毁巴米扬大佛,应该让女孩子接受教育。这一下就激怒了他们。最高法院院长穆拉·萨奇布怒斥他:“你被美国人洗脑了。” 9·11事件后,塔利班外交部遣散了所有工作人员。拉姆图拉和家人逃到巴基斯坦,他在那里通过了高中学历考试。2004年春天,一直与他保持联系的胡佛建议他去美国学习。虽然他只上过4年学,但耶鲁有针对这类学生不授学历的课程。于是,拉姆图拉胆战心惊地回到美军管辖下的阿富汗。幸运的是,他得到了签证。当年10月,他到耶鲁接受面试。当年面试他的教授肖回忆说:“我一开始想‘这可是敌人啊!’但慢慢地,我发现他很有趣。关于这个世界,他甚至可以教给我们很多东西。”转年初,他收到了耶鲁的录取通知书,胡佛还为他筹来了学费。 拒绝新政府回国邀请 如今,拉姆图拉已经在耶鲁生活学习了一年,除少数几个朋友外,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过去。朋友们在得知他的过去后,第一反应总是:“你就是《华氏9·11》里的那个塔利班啊!”不过在交往后,他们都喜欢上了他。 每天,拉姆图拉都会向麦加的方向礼拜五次,他早已抛弃了“圣战”那些观念,并认为塔利班不会给阿富汗人民带来幸福。2004年底,卡尔扎伊政府上台后曾让他回国工作,但他拒绝了,他说已经厌倦了政治。唯一困扰他的是,无法与在巴基斯坦的妻子、儿女团聚。因为担心签证出问题,也害怕回去遭到极端分子的追杀,他一直没有离开美国,只能给孩子寄去玩具,在电话里跟妻子聊几句。▲ 《环球时报》(2006年02月28日第十四版) 本报记者 李宏伟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