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骅:易中天胜出是常识的胜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02:09 新京报 | |||||||||
易中天的学问不仅仅是个饭碗,还是指导他行动的智慧武器。他善于理解国人,同样重要的是,他善于理解自己。 要说学问,易中天嘴里的曹操和刘备,和很多三国迷心中的曹操和刘备是一样的。不过因为他做了很多功课,比那些三国迷们讲得更系统、更翔实。我发现对易中天学问的质疑中最可笑的来自于学术圈,有学者说易中天把没有定论的东西讲给大众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易中天最终成功了,和他的自我励志有关。若干年前,易中天发现学术论文很难发表,于是,他开始了自觉的自救过程。介入现实,写男人女人、写城市规划、讨论美国宪法。搞学问的人多了,但这么希望介入现实并付诸行动并坚持多年的人不多。还有,他非常重视介入的方法。其实,有时候方法是关键,看他的书,听他的课,你发现他都尽可能把话说得简明易懂。 就算这样,也不是自我励志的人都成功了。易中天的学问不仅仅是个饭碗,还是指导他行动的智慧武器———看看他博客中对顾准、钱钟书的分析,你就知道,他善于理解国人,同样重要的是,他善于理解自己。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学问做得深的人多了去了,活得明白的人可不多。他不装,知道装没意思,但如果情势所迫,比如在央视的拷问中,他就说了两遍“国家机密”,我的一个朋友说:“当他说第二遍国家机密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没劲了。”不过我觉得这多少有点吹毛求疵,易中天已经大红,场面上的人总要说一些场面上的话的。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机遇,这个就不用说了。现在,易中天已经成了一种现象,和郭德纲现象一样,我觉得他们的胜利是常识的胜利。很多人都就此做出了很多分析,最让我不理解的是他们提到了“娱乐至死”,他们担心,郭德纲和易中天会就此狂奔。用深刻的东西来解释我们的现实的确显得你和一般人不一样,但是,在社会的大生态圈中,如果每个链条上的人群都对这个生态圈有归属感,那么,就算我们“娱乐至死”,也算死得其所,死于我们热爱的东西毕竟也算一种修成正果。但是,你能看到的,是有更多人正以无边的坚忍不让自己毁于他所痛恨的东西———农民离开土地是为了摆脱贫穷和疾病,贫嘴张大民苦中寻乐是为了打败生存的无价值感。 当你放眼整个社会生态圈的时候,看到的是易中天的没有选择性。他从千万个教授中脱颖而出,品读三国、汉代、中华民族的人性和历史。易中天说过:说史是为了当下。他已经尽力做到了。但是,人性是靠不住的,你得问问,对这些靠不住的东西,我们怎么就那么感兴趣?答案或许是:除了品这些,没别的什么好品的。 □郭骅(北京出版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