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69辆国产高原客车将开赴青藏铁路(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0:53 青岛新闻网
169辆国产高原客车将开赴青藏铁路(图)

工人们正在组装客车 窦新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本报讯 昨天,由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为青藏铁路研制的169辆高原旅客列车全部交验出厂。这批由青岛生产的国产品牌高原旅客列车在奔赴青藏线试运行后,将于青藏铁路7月正式通车时上线运营。

  “这是我国铁路客车的独特创新,标志着我国铁路运输装备的技术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颇为自豪地说。

  世界屋脊上的铁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青藏铁路北起甘肃省会兰州,途径格尔木,南抵西藏拉萨,全长2770多公里。“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高寒缺氧、低气压、强紫外线、气候多变等特殊地理条件给机车车辆的研制提出了许多特殊的高性能要求。”昨天,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工作人员窦新对记者说,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重要研发制造基地的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自去年以来总共获得了7个品种169辆的青藏铁路客车订单。为确保这些列车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免维护性以及旅客乘车舒适度,去年5月初至6月底间,他们先后用高原试验车在海拔2828米的格尔木和海拔4000米-5000米的格尔木至拉萨段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坐火车如同坐飞机

  “高原列车是由硬座车、硬卧车、软卧车、餐车、发电车组成。乘坐这辆火车的感觉如同乘坐飞机一样舒适。”窦新向记者介绍说,这列火车设计定位为安全、可靠、舒适、环保。为应对高原反应的缺氧问题,在每列车里都配备有两套供氧系统,一套为弥散式供氧,通过混合空调系统中的空气,使每节车厢的含氧量达到23.5%至25%;另一种为分布式供氧,其氧浓度可达40%-45%,旅客可通过供氧面罩直接吸取,确保了旅客乘车的舒适度。“列车软卧车厢内配有电视,硬卧车厢是半封闭式的,硬座车厢内有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和大玻璃窗,乘客可以饱览青藏高原上的雪山和蓝天、白云。”窦新介绍说,列车的餐厅和卫生间也是一流的设计,餐厅宽敞明亮,并带有酒吧;卫生间内也比普通的列车大出许多,并设计专供残疾人使用的洁具。

  乘火车没有高原反应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高寒缺氧、低气压、多年冻土、生态脆弱、强紫外线、气候多变等特殊地理条件给机车车辆的研制提出了许多特殊的高性能要求。

  “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多米以上,乘坐火车前往世界屋脊的过程中,乘客会不会出现高原反应呢?”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窦新介绍,为解决高原差带来的车内外压力的不平衡,车窗设计为自动调压式车窗和设备,车内的压力会随着列车行驶过程中海拔高度的提高而自动调节,乘客们在乘坐火车时,不会出现高原反应。此外,为保障供氧的有效性以及减少风沙、紫外线对旅客的伤害,高原客车采用“气密式”车体结构,车门采用“双唇”密封结构,车窗玻璃具有防止紫外线入侵功能。为提高高原客车在高原地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高原旅客列车新研制开发了先进的发电车,车辆的电器件具有可靠的绝缘性能,并设有防雷击措施。

  环保高速的高原列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原列车还具有“环保”的特点。“为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列车上专门设有真空集便装置和污水、污物箱,所有废水、污物均统一收集,统一排放。”窦新介绍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原客车的设计还充分体现了藏文化的风格,通过采用西藏特有的图案,藏黄色和藏红色等艳丽色彩组合凸显青藏高原的地域特色。记者徐勇实习生刘海龙

  相关链接

  青藏铁路建设实现“零死亡”

  跨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在其历时数年的建设中,数以万计的铁路建设者在高寒缺氧、特殊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实现了非典“零发生”、鼠疫人间“零传播”、高原病“零死亡”,在保证

建设工程顺利完成的同时,其生命健康得到了有效保障。这被中外医学专家赞为创造了高原医学的奇迹。

  “中国政府十分关心青藏铁路参建人员的身体健康。

铁道部把卫生保障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了有力措施强化卫生保障,做到兵马未动,保障先行。”铁道部副总经济师齐德堂说。

  据统计,青藏铁路在4年多的建设过程中抢救和治疗了肺水肿、脑水肿上千例病人,无一人死亡。

  青藏高原是世界高原医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场”。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大学医学系教授约翰·威斯特在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大会上说:“可与中国的

长城相媲美的青藏铁路工程,是对高原医学的巨大挑战,高原病零死亡率是一个奇迹。”据新华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