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夏夜杂忆:紧急搭建防震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03:21 舜网-济南时报 | |
“晚风吹来天气燥,东街的茶馆好热闹”……记得学唱这首《茶馆小调》时,正值济南解放后的第一个夏天。人说,这年夏天之热仅次于1942年那个夏天(据记载,1942年7月6日,济南气温达到摄氏42.7度)!讽刺国民党统治区压制民主的歌声,伴着济南燥热的晚风,让人领略了火炉济南的峥嵘。人说歌声能加深记忆,每到夏天的夜晚,酷热难挨时,《茶馆小调》的旋律便油然而生。笔者生在济南,老家在农村,印象中,农村夏天的夜晚比较风凉,济南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宋人杨万里诗云:“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林密 由于旧时房屋湫隘破败,潮热逼人,有些老者干脆拖一张苇席,找块宽敞地儿,席地一卧,伴着满天星斗,去做他的“仲夏夜之梦”。笔者旧居不远处,是一所中学的操场,记得伏里最热的几天,每到夜晚,这儿满场尽是纳凉人,一同挥动芭蕉扇,其中不乏夜宿者。这也算得老济南夏天深夜的一景吧。 1976年的7月28日凌晨3时许,正值盛夏之夜,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一时谈“震”色变。最怕夜间!为防震,北京、天津、济南等城市紧急搭建防震棚,地震就是命令,人人离家,户户出屋,上街支搭临时防震棚或帐篷,夜间家家睡在防震棚里,此情此景,不由让人想起清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当时济南满城遍街的防震棚和帐篷,入夜灯火点点,何止千帐灯,万帐灯!那壮观的场景,紧张的心情,加上济南特有的夜热,混合成一种危情的记忆,挥之不去。今天,在尽情享受空调带来的清凉时,回想三十年前济南的夜热、露天纳凉,和那场灾难,不禁心有余悸,慨叹万分! □董宝琳 相关专题:唐山寻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