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堂在唐山灾区一天指挥356架飞机起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1:34 信息时报 | |||
本版摄影信息时报特派记者朱元斌 地震造成唐山交通、通讯全部中断,唐山人民陷入“与世隔绝”的恐慌。危难时刻 李升堂的这段经历,成就了中国航空史上的飞行指挥奇迹。 第一架飞机直飞北京报信 对70岁的李升堂老人来说,1976年的飞行指挥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机场调度大楼倾斜30多度 李升堂时任空军驻唐山飞机场航行调度主任,地震发生后,他把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留在家中,自己跑去了调度大楼。眼前的景象让他呆住了:三层指挥大楼的8根柱子震断4根,大楼倾斜了30多度。机场南北两端两座导航台只剩下北侧的一座。6名指挥调度人员一死一伤。跑道南头的导航台房屋全部倒塌,所有人员都被压在了下面。机场通讯、雷达、导航、气象设备遭到严重破坏,对空指挥系统全部瘫痪。 李升堂赶紧跑到营区向领导请示,营区也是一片狼籍,部队领导有的受了伤,有的正在集合部队准备去市区救人。李升堂说:“这时不断有受伤灾民往营区里送,一名披头散发的妇女告诉我城里的房子都倒了,唐山师范学院200多名学生被压在楼下。”情况十分危急,但最急迫的是如何把灾情第一时间报告给党中央、国务院。 由于通讯中断,无法与外界联系,在万分紧急的时刻,李升堂向副师长王文礼大胆提出,越权动用兄弟部队停放在机场上的运输机,派人去北京直接向中央领导报告唐山灾情。在得到同意后,李升堂立即去组织飞机起飞。 只有一架飞机勉强能飞 经过了解,通讯营还有一部超短波活动塔台指挥车没有完全被砸坏,机场跑道北头的导航台还能够勉强使用。 当时,机场只有一架运输机符合“复杂气象”的技术标准,在当时恶劣的气象环境下,这架来自西安某航校的里-2型飞机成为了唐山唯一可能起飞的“救命”飞机。按照规定,这种没有飞行命令、没有对方机场同意接收的飞机是绝对不允许起飞的。但是,灾情不容许人们再作一点点迟疑。随着一颗绿色信号弹升空,飞机很快滑出停机坪,向北京飞去。 这是唐山大地震后从几乎完全瘫痪的机场升起的第一架飞机,这架飞机后来成为了北京到唐山往返的专用飞机。李升堂说,这架飞机在风雨中艰险飞行一个多小时后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飞机上的刘忽然、张先仁同志带着唐山人民的重托,与乘车飞驰中南海的报信第一人李玉林一起,把唐山灾情汇报给了党中央国务院。 传说中的“外交部专机” 28日上午9时许,无线电收话器里传来飞机的呼叫,要求提供着陆条件。这架两个小时前从北京沙河机场起飞的米-8直升机是中央派出寻找唐山大地震震中的专机。 指挥专机找到震中 有着15年导航经验的李升堂立即通过目测为专机提供了着陆条件。这是震后降落唐山的第一架飞机。 李升堂说:“这架飞机当时还没有看到唐山市区的情况,当飞机再次起飞掠过唐山上空的时候,电台传来飞机的呼叫‘唐山所有建筑物都平了’,当时我如闻惊雷,唐山上百万的父老乡亲有多少能生还啊!”李升堂忍住悲伤,继续指挥飞机飞行,由于得到了正确指挥和引导,专机很快确定了地震中心。专机还查清了铁路、桥梁、道路被破坏的情况,为后来的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午时分,无线电里又传来一架大型飞机的呼叫。李升堂立刻紧张起来,“那架飞机是来营救开滦煤矿井下工人的。但当时天气突变,积雨云盖住了半个机场上空,虽然能听到飞行声音,却看不到飞机踪影。” 最惊险的一次指挥 李升堂指令飞行员做复杂气象落地。当时风雨交加,天地混沌一片,地面能见度不足100米,第一次降落没能成功。飞机沿跑道下滑至50米高度时,强大的侧风使飞机无法对正跑道。“危险!复飞!”李升堂当即下令。第二次着陆还是没能成功。为了争取抢救井下工人的时间,李升堂否定了气象员提出的指挥飞机去备降机场的建议,“我指挥过15年的飞机起降,而且很了解唐山的天气,我当时判断城市上空的云团阵雨不会持续太久。” 为了更好地看清下滑飞机,李升堂跳下塔台指挥车,站在大雨中,双目圆睁、聚精会神的注视飞机下滑的方向。果然,乌云几分钟后离开了着陆地带,地面能见度开始好转,“飞机下滑至50米时,我和飞行员几乎同时对话,‘我看到你了。’” 承担政治风险也要救人 经过两次复飞,飞机第三次成功降落在了唐山机场。李升堂说:“这次指挥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也是最惊险的一次。”这架飞机为唐山乃至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因为这架飞机运送的第一批伤员就是当时唐山市外事办公室秘书科科长李宝昌送往机场的那49名外宾。 飞机在把矿山救护队送达唐山后,需要立即返回。就在这时,李宝昌请求空军协助把49名外宾(其中两人已经遇难)转移到北京。李升堂踌躇了,在那个动辄上纲上线的特殊年代,未经上级批准,把这么多外国人送上军用飞机是要承担政治风险的。但是,听着李宝昌恳切的请求,眼看部分外宾伤势严重,李升堂再次做出大胆的决定。 这就是后来传说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专机”,28日中午12点40分,49名外国友人登上飞机,被送往北京。这也是唐山大地震后运送出去的第一批遇险人员。 建国后最大规模的空运 唐山机场是一个中等机场,停机坪只能容纳十几架大型军用运输机。正常情况下这里一年也不过起降飞机300架次左右,但仅仅7月28日当天,机场就降落了50余架飞机,相当于平时两个月的总量。 全国性大规模的救灾工作已经展开,而唯一的运输通道就是空运。李升堂说:“以前我们只指挥单机型、单批、单架飞机,但当时的状况是全国各地的空运物资、唐山市数以万计的伤员,都需要通过我们进行转接,面对的指挥任务是前所未有的。 7月30日,国务院决定把唐山受伤的群众向全国11个省、市转运治疗。这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运,南来北往的飞机像群燕般在空中盘旋,地面上起降的飞机上下穿梭。李升堂说:“机场上外来飞机接踵而至,我不得不采用以小型飞机避让大型飞机;小速度飞机避让大速度飞机;直升机让其他飞机的办法,满足大量飞机起降的需要。” 相关专题:唐山寻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