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唐山大地震30周年专题 > 正文

江苏地震监测能力全国领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9日07:53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 □实习生 李修东 实习记者 仲毅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当唐山发生地震时,南京基准地震台的基式地震仪在接收到信息后成功“拍”下了地震波。时隔30年,现在江苏省地震预报水平在全国处于何种地位?预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又有哪些要求?监测地震的仪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带着种种疑问,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林善民。

  54台仪器监视全省

  “上世纪30年代,当时全省只有一个现今位于水榭的南京基准

地震台。”林善民告诉记者,从1972年省地震大队(今省地震局)成立后至上世纪80年代,全省相继建立了14个省市地震台。1975年辽宁海城发生7.3级地震后,40多个市(县)级、企业又相继建立了地震台。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有54个不同级别的地震台,各类观测点则达到了130多个。

  “但是,原来监测地震都是采用了模拟观测,‘九五’期间全省才开始进行数字化观测技术改造。”林善民告诉记者,经过一步步技术改造,现在数字测震有21套,数字前兆有30多套,等到明年年底数字测震会达到40多套,数字前兆则会达到50套。目前,省地震监测台网已经形成由数字地震观测台网、数字地震前兆台网、强震台网和滚动观测网4大类。

  监测能力全国领先

  “从目前情况上看,我省的地震监测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林善民告诉记者,现在的测震水平省内陆地可以达到2.0级以上,周围地区(50公里范围内以及近海海域)则达到2.5级以上。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测震水平,与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测项的密度是分不开的。

  比如说,今年省地震局又从国外进口了25套监测地震的先进仪器,等年底前全部配发到位后,不仅可以提高监测地震的能力,而且年底全省基本还将实现数字化测震,对于监测水平又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现在全省范围内有70多个前兆测项,而省内的面积为10.6万平方公里,细算起来每千平方公里至少会有一个前兆测项,其密度在全国紧次于“首都圈”。“所谓‘首都圈’是指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外围等地,这些地区的前兆测项在全国处于领先,现在每千平方公里有两个前兆测项。”林善良解释说。

  预报水平逐年提高

  既然我省监测能力和研究人员都具有比较强的优势,那么预报水平是不是很“厉害”?“不能用‘厉害’这个词,但至少可以说每年都在一步步提高。”林善民告诉记者,“原来由于种种原因使预报水平停止不前,在配备了先进仪器后,目前居全国领先地位。”比如说,1995年常熟发生的5.1级地震和1996年长江口发生的6.1级地震,当时常熟台和南通台提前就观测到地下水位和形变发生了异常,通过现场“会诊”后,判断常熟或南通一带会发生地震,但由于条件不成熟和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不能准确定出其“三要素”,但是在地震发生后对于震后的趋势还是能够准确定位的。

  “地震不同于气象,与其相比难度要高出许多。”林善民解释说,对于天气的变化只要一颗卫星就可以将高空的水汽、湿度、云层等变化看得一清二楚,可以及时收到准确的预报。但地震是发生在地下,它的一举一动就算有仪器也很难查得清清楚楚,就算能探测到也只有个表层现象,对于大地内部的微妙变化丝毫没有任何察觉,这也就给地震预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虽然地震预报难度较大,但我国在1975年就成功预报了辽宁海城地震,这也是世界公认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地震做出的准确预报。”林善民告诉记者,通过现在情况看,我省地震预报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已从原来的20%-25%提高到30%左右。

  查找“活断层”是重中之重

  记者了解到,虽然我国预报地震的水平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引发地震的不确定性使得我国地震预报准确性只能保持在30%左右,从这个数据上讲也就说明完全依靠提前预报地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避开容易引发地震的“活断层”和提高市民的自救意识。

  如何才能避开容易引发地震的“活断层”?在地震时市民应该如何进行自救?为此,记者采访了省地震局震防处处长梁中华。查找“活断层”很重要“从目前情况看,除了依靠地震预报外,尽快查找出‘活断层’和发震时自救意识这两点也非常重要。”梁中华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无论是地下水流体、地磁和石英丝水平摆等多种观测地震前兆的手段,还是监测地震仪器的精准度相继都有了明显提高,而且我国目前监测地震预报水平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引发地震的不确定性,除了依靠地震预报外,避开容易引发地震的地段是非常关键的。

  目前,南京现在就有南京—湖熟、幕府山—焦山、江浦—六合和方山—小丹阳这4个断层。特别是,南京—湖熟断裂就是通过南京主城区的一条北西向隐伏断裂,其经过山西路广场、鼓楼、大行宫、逸仙桥等。

  通过这次查找“活断层”项目在判定该断层是否会活动。(一般是将12万年左右以来有活动的断层称之为活断层)如果该断层是个活断层,今后在此断层上就可以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则可以建一些广场、绿地等;如果该断层是不会活动的,则可以放心地在该断层上建一些标志性的大厦。

  这样,一方面可以为规划部门提供一定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尽可能降低地震后的损失。震后必须有自救意识“除了尽可能避免在断层上建一些标志性建筑物外,在发生地震后人们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救意识。”梁中华告诉记者,日本是一个多发震国家,但是每次发生地震时,人们不会吓得惊惶失措,而会尽快找一处可以避免被砸伤的地方进行躲避。通常他们都会选择在桌下、床下、墙角或厕所的水管下进行暂时躲避,等“晃动”过后才会出门跑上街进行救助。

  但是,30年前唐山发生地震时,由于从来都没有发生地震的经验,加上也没有自救的意识。突然发生一场大地震后,人们被吓得惊惶失措,许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急忙往屋外跑,很多人都是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所陷塌的房顶或飞出的砖块砸伤或砸死,甚至有的市民因为害怕过度而选择跳楼,反而是当时被困在屋内没有及时往外跑的市民倒是幸运地存活了下来。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呆在床上或房间中央,窗户边不能躲,不结实的墙不能靠,破窗而逃更不可取。应该飞速跑到承重墙墙角、

卫生间等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或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处才是明智选择。如果是住在平房可躲在炕沿下,但要避开大梁。而住楼房的市民千万不能到阳台、楼梯、或去乘电梯,更不能跳楼,那是一种自杀。

  地震为何频发发震存在规律

  近来,中国青海、云南、安徽等地接连发生了地震,接连的“晃动”也让地震成为了目前市民关心的一个焦点。为何会频繁发生地震?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震前一些动物的异常反应是否可信?台站的搬迁会对监测造成影响吗?为此,记者专访了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林善民。(以下记者简称记,林善民简称林)

  记:近来为何会频繁发生地震,究竟是何种原因?

  林:7月份以来,青海和云南相继发生了5.1级地震,距南京100公里安徽定远县也发生了4.2级地震,其实这3场地震属于“正常地震”,也就是说这些地区发生地震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不发生地震,后果将更加可怕。

  青海和云南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正好位于不同的地震带,属于地震频发区。根据往年的资料显示,每年青海、云南、西藏等地都会发生多次5-6级地震,有时甚至有1至2次7级以上的地震。但是,由于以上这些地区发生地震时都在偏远的山区或无人区,人口比较稀少,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对来说也比较少。

  而安徽定远县也正好位于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每当断裂带发生变化时就会对地震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而也就引发了地震。而南京则位于郯庐断裂带的东侧,距安徽定远县的直线距离只有120公里,所以当安徽定远县发生地震时南京也会受到波及。

  记:去年7月20日安徽寿县、长丰县发生了4.3级地震,而今年7月26日安徽定远县再次发生了4.2级地震,这两次地震是不是有一定的联系性,也就是说地震具有一定的规律?

  林:这两次地震或许只是一种巧合,但可以肯定的是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就拿安徽来说,由于位于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只要断裂带稍有变化就会使其产生地震,也会让南京部分市民有所察觉。同时,从多年监测的数据上看,每隔1至2年安徽就会发生一次有感地震,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地震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记:地震前很多动物都会出现异常反应,其可信度有多高?

  林:地震之前,尤其是发生大地震之前,由于动物的灵敏度比人类高出许多,一些动物都会出现异常反应。比如说,鸡飞狗跳、植物开花、鸭子不下水、蛇提前结束冬眠出洞等等现象,但不能就此断定即将会发生大地震。

  随着

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受到人类干扰和环境破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都会让动物产生一些反常的现象,但这些都不可能导致发生地震。所以,目前很难对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的可信度进行准确的评价。(编辑五木)

  相关专题:唐山大地震30周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