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陈阳:13年后,中国青少年体质还是不及韩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08:22 南方网

  1993年,一篇关于中日少年的《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罕见的中国教育大讨论。13年后,由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广活动组委会又组织了一次挑战赛,邀请了中、日、韩3国共320名大、中学生参加。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仍不及韩日,专家为此呼吁加强锻炼意识。(8月30日中国青年报)

  与十三年前的那次体质加“素质”的全方位比拼不同,此次挑战赛更专注于对三国青
少年选手的身体素质考察和比较。或许是评鉴背景的具象化,这张仅打出体质分数的成绩单,注定不会像十三年前那样引发广泛而深刻的思考。一个显见的佐证是,即便在专家的认识反馈中,也仅止于将改良药方开给了体育锻炼意识这一“直系医师”。

  这么一种单向度的解析路径是否有助于彻底破解体质命题呢?笔者是颇不乐观的。原因很简单,体质和体质基础之上的精神状态、人文素养的综合构建,绝非耐力跑、有氧操、户外运动等的群体叠加、集中督促那么简单,它实则是一个体制性的复式命题。

  在体质升华的纬度上,有一个倏隐又无处不在的精神和文化“体质”问题。人们常常将中、日、韩三国的某个群体、某种现实状态拿来作跨区域的横向比较,同属东亚、同为黄种人、历史渊源和文化属性蛛连丝扣,儒文化与佛教文明在此皆有着深厚影响。而在这种种类同性之外,三者之间仍有着明显的精神和文化肌理上的区别。在韩、日两国,精神和文化上的信仰传承大体呈同一化延续,在其民族文化性格中,往往有一根硬度极强、充满男性气质的文化神经起着支配作用(有时也会被误导引入极端);而在我们的精神和文化气场里,往往缺少了那么一种剽悍气和有硬度的集体意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民族价值观和文化信仰曾被粗暴地棒杀过、颠覆过、摧残过,它的中断和边缘化直接导致了民众价值信仰的迷惘与疏离,导致了集体性的精神与文化“体质”的贫血、缺钙。可以想象,在这么一种游离状态下,群体性的精神凝聚和最优化提升将是颇为困难的。

  在为青少年充当加速器的教育环节,“体质”之困同样存在。应试教育的主题魅影挥之不去,所有的学习子目录似乎都在为最终的高考竞夺做着铺垫,身体与精神上的体质强化、平衡谐调发展问题被轻易剥夺与舍弃了。有资料显示,全国超过2/3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近1/4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且有扩大之势)。由此所造成的“学习机器”、“纤弱书生”、“知识亚健康患者”和高分低能儿层出不穷。当整个教育体系下的流动者都在疯狂、过度开采认定的价值林木时,大面积的绿色生态失衡将无可避免。

  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体质”亦是病态尽显。举国体育机制熔铸的是金牌体育、政绩体育、“政治体育”等系列畸胎产品,投入足、规划合理、开放到位的全民体育健身活动长期沦为镶边点缀,社会的日常建设和经营似乎总在经济中心主义、物质中心主义的指挥棒下起舞,当文化“体质”、精神“体质”、生理体质的羸弱交相叠加、互为表里时,它必将以痛感、惊诧的姿态唤醒全社会的方向性思考。(

燕赵都市报  陈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