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商业贿赂渗透教材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12:49 青年时讯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信春鹰日前在做客人民网时说:“教材的发放、印刷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甚至存在着商业贿赂。在很多地方,出现豪华教材现象,很多地方官员,他们依靠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力介入教科书的编写、出版和发放。实际上教科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腐败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

  任课老师热衷向学生推荐自己编写的教材

  开学伊始,大学生们首先要购买教材。为了省钱,很多学生想买师兄师姐用过的旧书,但没想到很多主讲老师第一节课就向学生推荐自己编的新课本。北京工商大学大三学生小唐告诉记者,“老师们会委婉地说,这本书的内容和考试比较相关,或者说我讲课思路主要按这本书来走。有的老师会给出书名和出版社让我们自己购买,有的老师会让课代表统计人数下次课把书带来。老师当然不是强迫我们,但老师推荐之后,班上大部分学生都会买。”

  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位物理系的学生说,并不反对买新教材。“但是很多课老师推荐的教材并不是最好的,但如果授课老师推荐他自己编写的书,我们不得不买。有的时候为了很好地学习只好再买一本公认的经典教材。这无形中加重了我们的负担。”

  还有的同学认为大学课本利用率不高,如果买新书很浪费。一位学生说,“大学4年来,我用过的课本都扔了。算下来大约2000块钱了。”

  在一些高校BBS上,开学这两天,买卖旧课本的帖子还真不少。中国林业大学的学生李萌说,“我也曾经为省钱买了旧书,但后来还是又买了一本新书。因为老师说换了教材我不敢不买,怕考试复习不方便。后来这个课上完我才知道,其实新书和原来的课本差别不大。”

  老师卖书背后三种隐情

  为评职称自费出教材。据某知名高校一位教授透露,一些高校老师为了评职称时能有出版的专著,无奈只得到出版社自费出书。这些书由于水平有限,出版社并不拿到书店去卖,而是把首次印刷的几千本直接给作者。“老师一般为了出版书花费了几万元,因此只能把这些书转销出去才能捞回成本。所以,有些老师只好在课堂上大力推荐自编的教材。”

  推销一本书获利8%%。据某出版社资深编辑介绍,目前出版社与作者的结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一次性付稿费,另一种是按照卖出数量付给版税。书卖得越多,老师获利就越多。目前通常的版税是8%%,比如一本书定价30元钱,卖出一本书作者就能获得2.4元。卖得越多收入就越多。这样的话,作者就会努力推销这本书。

  折扣购买全价转卖。另外一种情况是作者以大客户的方式购书。某出版社编辑说,一般出版社所出的书,可以以一个折扣价批发给作者。比如作者直接以7折的价钱买走500本。之后作者如何处理这批书,比如送人或者再卖,就与出版社没有关系了。有的作者就会用折扣价买走一批书,然后通过某种渠道全价销售。卖书的老师会让学生直接把钱交给自己。

  “我们认为大部分老师都是好的,是向学生推荐对学习课程有所帮助的教材。高校老师有充分的教学自主权,我们不好干涉。”某高校教务处一位负责人称。某校一位向学生推荐教材的老师说,向学生推荐教材并不是为了赚钱。“因为讲课是以这本书为脉络的,学生用这个教材比较方便。”一位系负责人私下透露,“学校要支持鼓励教师开展科研,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本校教师编写出版的教材,如果不能发给本校学生,编写的教师意见激烈,我们不好拒绝;各系为支持教师编写出版教材,一订就是上千册,多的高达3000册,少则三届学生可发完,多则八年十年用不了,数年下来,教材库积压这类教材金额已达数十万元,如果不将其逐年发出去,亏损的款项怎么办?”

  订购教材、图书收取回扣是业内潜规则

  在教材图书发行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方面,某些出版社或出版社下属的图书经销商或教材代理商经常会采取给相关责任人好处费(1%%至5%%)的方法进行公关,以确保拿到订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校负责订购教材(或图书)的教务处、教材科、图书馆负责人、院系负责人或经办人则公开向出版社或经销商提出降低折扣,按图书标价数量开发票、按折扣价结款、差额部分返还等要求,否则不给订单,并声称,各大学订购教材、图书收取回扣(10%%至30%%)是行业惯例。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的“创业分流、减员增效”明确规定,教材科或使用教材的院系都实行津贴自理,意味着创收来源只能是回扣款。主管此项工作的领导和计财处、教务处对此心知肚明,但并不禁止。

  这种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做法,显然最终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同时,出版社向用书的教学基层单位按订货总价格(发行码洋)和“行规”比例(5%%至10%%)进行现金返款。这种现象在大学基础英语教材、计算机基础教材购销中尤显突出,部分用书单位甚至把返款多少作为选购教材的基本条件之一。为了获得教材“平等竞争”的机会,各出版社无奈之下不得不为之。

  然,这不仅对出版社的正常经营造成很大的压力,对社会、对读者、对用书单位或对当事人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专家视点

  应从根本上打破学校、书店对学生购书的垄断地位

  调查显示,全国中小学的课本定价总额每年在200亿元左右,全国中小学的教辅书定价总额每年在600亿元左右,如果再加上试卷等有关费用,高达1000亿元。根据2004年8月曝光的四川教材回扣案,教材和教辅书的回扣费用约在30%%左右,也就是说,每年约有300亿元左右的回扣流入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负责人手中。从事二十多年出版工作的高先生告诉记者,这种事在学校普遍存在。

  针对教材腐败日趋突出的现状,有专家建议,应从根本上打破学校、书店对学生购书的垄断地位,把教材教辅的采购业务彻底推向市场。学生没必要交书费,只要每学期放假前,教务处发给每个学生下学期的书目清单,让学生自己购买即可。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认为,大学教师在课堂上推销自编的教材,这种现象确实比较普遍,这主要是经济利益在驱动。“这种现象学校很难办。因为教材的质量并不是实物,没有硬性的标准,并不能简单评定。学生在接触一门新课的时候,往往对新课不了解,所以并不知道什么教材好,什么教材不好。让学生在开课的时候理性分析老师的推荐是很难操作的。教材的使用,必须要和教师的利益分开。对于学生所选用的教材,老师首先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陶东风建议学校在学期末给每位任课老师评估的时候,同时也对选用教材进行评价,建议把评价结果公布。这样的话系里就能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下一届的学生也能有所参考。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学校每年对当年教材教辅价格进行提前公示,主动要求接受主管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接受学生和家长监督;如果教育和新闻出版部门开起门来搞教材发行与销售,每年举行民众广泛参与的听证会,来确定教材教辅价格;或者打破书店售书与学校购书的垄断,把教材的出版与订购推向市场;或者学校不再代收书费,而是由学校制订教材范围、列出书目清单,让学生自行购买,回扣的空间自然会大大减少,腐败的几率也就会相应降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