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在操办《政府工作报告》评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14:51 南方周末

  □宋志坚

  评奖之滥,无非表现于这样两个方面,一是频率之高,往往这届评奖刚刚结束,下届评奖已接踵而至;二是名目之多,可谓是“三十六行,行行在评奖”,每一“行”中又有许多花样。然而,想不到“政府工作报告”也居然还会有人在操办评奖。当我从8月18日的《石狮日报》上获悉,“石狮市2006年度《政府工作报告》被评为‘全国优秀政府工作报告’

一等奖,并入选由××日报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度优秀政府工作报告集》一书”时,惊讶得几乎有半晌没有回过神来。

  根据《石狮日报》那篇报道介绍,这个“政府工作报告”,是该市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调研,经过认真分析,征求各方意见,吸取各方智慧,反复讨论研究,多次修改订正,最后经市人大审议通过的。花了那么大的力量,恐怕不是为了去参加评奖并入选什么“优秀”文集的吧?这篇报道也说了,这是需要“严格加以组织实施”的“统领”今年该市政府工作的“法定纲领”。那么,撰写这个“政府工作报告”时的“力量”是否“精干”,“调研”是否“深入”,“分析”是否“认真”,决策是否正确,以及由此种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否“优秀”,必须经过一年的实践之后,再由实施的结果来鉴定。“报告”未经实施就送去参评,是把它当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写作文本去评选它的写作技巧么?如果“政府工作报告”写很漂亮,此后的实践却证明它只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是否仍能称之为“优秀”?总之,有没有必要设这个奖去评,先就使我感到相当困惑。

  不知是否有难言之隐,《石狮日报》的报道没有说全国有多少个“政府工作报告”参评,也没有说一、二、三等奖分别都评了多少,只是透露了《2006年度优秀政府工作报告集》是“从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区)3000多篇政府工作报告中精选240多篇优秀报告汇编而成”的。我想,如果这240多篇被“精选”入书的“优秀报告”可能就是获奖报告的总数,那么,3000多篇供“精选”的“政府工作报告”则必定也是“参评”的报告了。且按每个报告8000字计,3000多篇合计2400万字,评委们纵然个个都有三头六臂,每天都能工作48个小时,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又怎能看得过来?“政府工作报告”可不是小说,很难引人入胜供人消遣;这些“政府工作报告”,既有县级市的市政府(就像石狮这一类)的,也有省市一级政府(居然也有省市一级政府!)的,没有多少可比性,里面还有许多抽象而且枯燥的数字,评审相当麻烦,这240多个“优秀报告”是怎么评出来的,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疑团。

  自然,对于某些事情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因为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往往大相径庭。即以评奖与入选什么文集为例,这些年来,曾有多少人收到过此类通知,在一大堆可能奉送的荣誉之下,必有实质性的条款,或交评委费多少元,或交订购获奖证书、获奖文集的金额多少元。对此,就有人感到没有“必要”不予理睬,也有人感到很有“必要”——大概可以拿来当作某种资本——往往不惜为此一掷千金,用纳税人的血汗钱去支付的,连眼睛都不眨一下。至于组织评奖的自有利益驱动,其“必要性”则更是秃子头上的虱子了。你也别管他是否有可能看得过来,他们会另有捷径的,或许只凭是否交款来决定你是否获奖,再用交款的多少来决定你的获奖等级。“全国优秀政府工作报告”的评奖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便妄测,但这样那样的“评奖”见多了,不免也会生发某种不很美妙的联想。

  据说,“政府工作报告”的评奖和汇编在国内尚属首次,乃是“开风气之先”的创举。在《石狮日报》的那篇报道中,却连这“开风气之先”的主办单位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于是就更担心,假如这个先例一开,就有别的花样接踵而来,能不使人觉得惶恐吗?

  (P117922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