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幸福指数”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15:16 四川在线

  原题:“主观幸福感”反映的“幸福指数”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

  今天读报,看到一则消息《我国统计新增幸福指数,你现在感到幸福吗?》:2006年9月1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透露,今后我国将把“幸福指数”、“社会和谐指数”纳为新的统计内容。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所谓“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也就是幸福感。我曾经写过几篇对所谓“幸福感”民意调查的质疑

  我认为,既然我们强调科学发展观,就要一切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用科学的统计调查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所谓“幸福感”,仅仅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东西,对于科学决策毫无意义,甚至它很容易混淆视听,成为客观评价的误导。例如,叫花子冰天雪地里讨到一口热汤也会感到“太幸福了”,这就是所谓“穷欢乐”。科学统计不应该把一种“主观感受”的所谓“幸福指数”作为统计内容。既然强调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还要搞出如此“忽悠”人的东西呢?而且,这样的调查统计是要花费很多社会资源的。因此,我严重反对国家统计部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搞这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对科学发展没有任何意义的“幸福指数”统计!

  下面把我曾经写过这样一篇评论《农村娃进城后“幸福感”还会强于城市娃吗?》,已经把我的看法说清楚了,内容如下:

  《华西都市报》“六一”那天报道说《农村娃幸福感超过城市娃》,说是川师大教师教育学院通过对我省10余所城市中学和10余所农村中学(共计1079名初中生)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要强于城市初中生。一是,城市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没有充分的休闲时间的人数比农村学生多。二是,农村初中生比城市初中生对家庭更感到满意。三是,农村娃自我感觉更好,有69.3%的农村初中生对自己的外表感到满意和比较满意,而只有50.9%的城市初中生感到满意和比较满意。

  这样的调查结论很容易产生误解。我以为,“主观幸福感”其实是很不科学的“感觉”,它说明不了多少问题。如果硬要往积极意义上靠的话,不过事告诉人们有一种“幸福感”叫“穷欢乐”,或者叫“随遇而安”。

  已经有许多故事告诉人们,当农村孩子进入城市生活以后,“幸福感”的指数明显降低,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前几天看到这样的新闻,今年端午节前夕,中国药科大学镇江校区的一名大学生因为担心衣着破旧的母亲被外人看到后笑话,竟将从河北来探望自己的母亲拦在校门口,母亲带来的一篮粽子也让她原封不动地带回去,最后,这位母亲不得不含泪离开。更为激烈的例子,是过去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家爵杀害同寝室同学的事件。

  有一年,我到广元农村看望我家支助的希望女孩,在她家里,那个女孩的确很乖,看上去也很幸福,她捧着仅有咸菜的饭碗吃饭很香甜。后来有一次,那个女孩的父亲带着她来到成都。我企图让女孩到超市感受现代化风气,结果在超市里那个小女孩一脸不高兴。在天府广场散步的时候,那个女孩一定兴趣也没有,急着要回家。吃饭的时候,那女孩吃不惯肉。本来想让那个孩子在城市里多住几天,可是那孩子却带着哭腔要回家。我知道,因为大都市和贫困农村的反差太大了,那个孩子是受了刺激了。

  所以我认为,“主观幸福感”真的不算什么东西。一个人不能因为“主观幸福感”比另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强一些,他就“幸福”了。社会管理更不能把所谓的“主观幸福感”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难道能因为农村娃的“主观幸福感”强与城里娃,就认为农村娃的确比城里娃“幸福”吗?如果依“幸福感”的调查来认为农村娃的教育状况比城市娃要优越,农村娃的家庭条件比城市孩子更好,农村娃比城市娃更自信,那就是颠倒是非,违背国情了。

  除非那些农村娃一辈子闭塞,一辈子孤陋寡闻,一辈子处在贫困乡村穷欢乐,永远“知足者常乐”。只要他走出农村,只要他进城打工,只要他考上大学、中专,他就知道他的“主观幸福感”是多么脆弱了,他的自信“满意度”是多么经不起推敲。他就知道,对比城市娃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农村娃根本就不够“幸福”。

  想进城的大多数农村孩子,应该感到小时候如果有城市孩子一样的学习压力就好了;如果自己生活在城市孩子那样的家庭条件中就好了;如果自己的父母有城市孩子父母那样的素质就好了。

  总之,如今“幸福感”的社会调查很多。我发现,往往得出的结论与社会现实是拧起的。比如,家庭收入不高的群体比高收入群体“幸福感”强,农村人比城里人“幸福感”强,小城市比大城市“满意度”高,职业妇女比职业男性“幸福感”强,等等。好像有人要通过“幸福感”的调查结论来证明条件差的弱势人群其实更幸福似的。令我感到十分迷惑。真不知道这种所谓的“主观幸福感”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