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十六届六中全会闭幕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4)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08:40 新文化报

  (综合)

  到二○二○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现代化建设结束“摸着石头过河”阶段

  和谐社会路线图绘出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在会议之前,将要出台的《决定》文稿在一定范围内征求了意见,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的路线图已经浮出水面。“六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的规划蓝图,表明中国现代化建设已经结束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已经步入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手段稳定、发展方法现实的新阶段。”一位学界人士如此评价。

  和谐社会建设

  已经进入制度落地阶段

  众所周知的是,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央就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调研和探索,如今和谐社会建设已经进入制度落地阶段——《决定》显然将是这些成果的集中呈现。据介绍,此次《决定》稿覆盖面广,是一个宏观性的、前瞻性的、战略性总体性文件。

  “中央的考虑,一方面不要过于抽象;另一方面,又力求避免过细。要找到合适的度。”上述人士说。“它是对过去党和国家领导人论述的条理化、整合、加工,同时也是这几年历史大语境下的产物。”此间人士说。

  而这一鸿篇巨制的制度架设,蕴含着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旧的发展观是单边突进式的,这次更强调统一协调,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因此中央党校权威专家对记者说,这次全会虽然是从社会事务、社会建设切入,但要解决的问题并非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针对政治、经济、文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从民生“三要素”入手

  解决民生“三难”

  中央虽然把发展目标调整到社会事务层面,和谐社会建设具体操作还是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最切身的事情做起。

  记者获悉,决策层曾把“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总结为民生“三难”,即各界舆论热议的“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为此,解决这“三难”将是构建和谐社会操作意义上的突破口——决策层将之总结为民生“三要素”——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和谐社会制度化落地,也将沿着这三要素陆续展开。”北京方面的权威人士说。

  民生“三诉求”只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下治标之策,就像一位智囊人士解释的那样——“这次提出的目标要尽量能做到,在不长的时间里要尽量有交待,从而为十七大的召开做准备。”

  重塑社会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中长期目标。“重塑社会是说解决政府之前在社会事务上的‘缺位’和‘越位’的问题。”一位理论界人士解释说。因此,政府职能转变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长远之策。

  本新闻共7页,当前在第4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