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十六届六中全会闭幕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6)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08:40 新文化报

  经济社会并重

  克服发展“短腿”现象

  吴忠民提出,目前应着眼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加大社会事业投入,着力解决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二是要加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社会事业投入力度,

着力解决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公益事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三是要加强对社会事业的监督管理力度,着力解决一些行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切向钱看等偏离公益目标的问题。

  把反腐制度落到实处

  防止“权力寻租”

  黄苇町、沈杰等专家还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三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发扬人民民主特别是党内民主,进一步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从制度上防止“权力寻租”。二是要坚持公开、透明,使监督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从机制上防止“暗箱操作”。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增强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的自觉性,进而形成反腐倡廉的良好社会氛围。据新华社

  和谐社会·概念溯源

  胡锦涛最早在党内

  提出“和谐社会”提法

  此次六中全会,和谐社会成为会议探讨的核心问题,然而和谐社会的提法最早又是起源于何处呢?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中民教授告诉记者,当前“和谐社会”形成的脉络最早是在党内酝酿。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胡锦涛总书记还在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希望在毕节地区搞长远扶贫规划,提出在毕节地区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不过当时这个提法只是局限在党内的一个酝酿,没上升到最高层决策。到了后来,十六大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提及了这个想法:在谈小康目标时,提出了“让社会更加和谐”这么一句话。后来,两年前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概念。随后在去年2月19日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做了“和谐社会”的长篇发言,今年中央“六中决议”则专门重点深化谈及构建“和谐社会”。《广州日报》供稿

  和谐社会·构建起因

  基于社会风险的防范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中民表示,和谐社会的起因,是基于社会风险的防范,当前一方面经济繁荣了,但伴随的社会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而更深层和更现实的原因是,现代化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把握所决定的,现代化的发展和民意这两个方面,有时往往不是统一的,实现了前者可能忽视了后者,而构建和谐社会则是既顺应社会民意也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并且适应现状国情的全新举措。

  吴中民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的要求,当前个人利益诉求和个人要求越来越多样化,改革发展历史决定了必须从制度层面推进改革,过去改革发展是受益于原有计划体制的瓦解,而现在是依靠新的制度的推动和建设,而且改革对此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原有靠体制瓦解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但是新的制度设计需要理念,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则是对理念的具体化。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条件要求社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致,越来越专业化,由此导致社会各个群体以职业划分为主要依据,相互联系越来越高,相互合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条件下,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越来越要求以职业为主要划分的各个阶层,群体,必须保持共生共赢合作的状态。

  二、顺应民意的要求。

  三、解决现实问题的要求。

  四、共产党执政理念具体化,现实化。《广州日报》供稿

  和谐社会六大特征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据新华社

  本新闻共7页,当前在第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