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不能只搞锦上添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15:50 南方周末

  □洪巧俊

  前些时回了一趟老家,感觉最深的是两个字:差别。过去感觉最深的是城乡差别,这次回乡感觉最深刻的却是新农村与“旧农村”的差别。

  我把“旧农村”打上引号,是不让大家误以为我说的是旧社会的农村。且说那一天我从县城打的回老家。出城的路是宽阔的水泥马路,大约行驶了三四公里左右,感觉不对劲了,车子颠簸得厉害,往前一看,水泥路没了,是坑坑洼洼早已老化的沥青路。我问司机,平坦的水泥路咋修半截子,还这么短?司机笑笑说:“走过了的是新农村的路,现在来到了旧农村的路,你没看到那块写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牌子?走过那块牌子几百米就是旧农村的路。”我对司机说,如果竹院村在我老家之后有多好,水泥路一直到我家,也不用把屁股颠簸得生痛。司机却幽默地说:“如果那些去新农村竹院村参观指导的上级领导把车再往前开一公里,感受一下路的变化那才好呢!”我想,如果上级领导把车再往前开,感受到颠簸的困苦,看到村与村是如此的不同,不知有何感想?

  去的时候我还真的没留意那块牌子,回来时我留心看了一下,一块大牌子上果然写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竹院村”。司机告诉我,去年5月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在余江县召开,之前拨了一批款,为了展示当年的“寡妇村”变为幸福村,路就修到了竹院村。竹院村真的不愧于新农村,村道是水泥路不说,还喝上了自来水,厕所也是卫生厕所,所有的村民房子都粉刷一新。有村民说,这是享毛主席的福,当年他们和血吸虫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58年成了在全国率先消灭了血吸虫病的地方,毛泽东同志看到这个消息当时浮想联翩,欣然作诗《送瘟神二首》。

  不过,现如今的新农村与“旧农村”的差别,却也使我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连当地的村民也感慨万端:“同是兰田畈,为何是两重天?”竹院村和其他几个村都是兰田畈,当年都是血吸虫病重灾区,为何竹院村过上了新农村的生活,而他们却仍过“旧农村”的生活?

  竹院村早在1970年代就是新农村的典范,整个村庄的房屋是一排排,猪栏、厕所都规划得很整齐,在村的一旁。这个村庄的建设一直都还可以,原因是上级领导常光顾这个村,也会拨些款来。按理竹院村已是建设得不错的村庄,应该先把那些脏乱差、还很落后的“旧农村”建设一下。可如今是建设好的村庄还要更好,破烂的村庄还要继续破烂下去,建设新农村变成了锦上添花。农民老伯称这是“狗屎堆好草”。

  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但这个主体并不是一两个村的农民,建设新农村不是做个样板,树一二个典型就万事大吉,而是要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建设新农村带来的成果。也许有人说,建设新农村要以点带面,有个先后,但问题是这个“以点带面”要带多长时间,为什么不把最破旧的村庄先建设呢?为什么不把最需要解决、关乎群众身体健康的先解决?农民要的不是表面化的形式,要的是实实在在解决他们燃眉之急。

  再说上级拨款是财政拨款,财政拨款是公共资源,如果把一个县建设新农村的钱全放在几个样板村,显然有失于公平。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