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好想你哦……”手机里无意中录下孩子这段稚嫩的话语,竟成为3岁女儿5·12地震后留在世上最后的声音。这一年来,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关庄镇红光乡的史秀兰,无数次在孩子这段可爱的童声中哭昏过去,她和丈夫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惟一女儿。似乎命运冥冥之中有所安排,史秀兰怀孕后,一度因中度贫血、羊水缺少而发生危险,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悉心救治下,昨天,也就是5月12日,她自然分娩下一名5斤3两的女婴,一个新的小生命来到他们身边。
地震时3岁女儿从眼前“消失”
史秀兰的丈夫董能凯昨天在产房里盯着女儿左看右看,嘴里还不停地说:“真的很像她姐姐”,“老天又赐给我们一个女儿”。回忆起去年5月12日地震时的情形,他一度痛不欲生,当时年仅3岁的女儿,在发生地震的一刹那,就在他眼前突然消失。
史秀兰一家住在青川县关庄镇红光乡东河口王阳坪,早在去年2月份,史秀兰独自一人到福建打工,丈夫董能凯在家带着女儿和爷爷奶奶一起养猪。去年5月12日午后,董能凯和他父亲卖出一批成猪,刚从市场买了一批小猪仔往家赶。在离家不到200米时,突然地动山摇,天旋地转。从来没有经历过地震的董能凯也意识到情况不对,刚想喊,忽然看到远处有很多人从房屋里跑了出来,人群中他看到了老母亲正抱着自己的女儿。可是,随着耳边一阵巨响和一股浓烟,董能凯也被强烈的震动甩到了一边,等他睁开眼睛时,人群都不见了,远处的房屋仿佛“蒸发”,董能凯发疯似地跑上前去,却并没有看到自己的老母亲和女儿。
“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了,我家的6间瓦房也没了。人被震到哪里了也不清楚,我们能做的就是一直忙着四处找人”。董能凯右手甚至挖出了血,但怎么也挖不到。
一段录音让夫妇俩有了寄托
董能凯告诉记者,他的妹妹当时也在福建和妻子史秀兰一起打工。出于担心,2008年5月16日,妹妹从福建坐飞机回四川,将董能凯和老父亲接到了福建。当史秀兰看到只有董能凯和老父亲出现在她眼前时,才知道3岁的女儿和老母亲已经不在了,一家人抱头痛哭,史秀兰当场哭昏过去。
“我的女儿很懂事,本来5月16日就要到她的3周岁生日了,孩子还是没等到这一天”。小董说,女儿虽小,却很贴心懂事,一直很思念在外打工的妈妈,就在地震前3天,史秀兰还从福建打他手机问家里情况,女儿还接过电话,嗲声嗲气地说:“妈妈,我好想你哦,我们家的猪猪现在已经很大了”。当时,董能凯用手机上的录音功能把这段通话录了下来,没有想到现在却是女儿留在世上最后的声音。董能凯告诉记者,他们还有惟一一张女儿的照片,那是女儿2岁多时,他在福建的妹妹想看看小侄女的样子,董能凯就给女儿拍了一张照片寄了过去,没有想到这也是女儿惟一留世的照片。就是这一段录音、一张照片,让思念女儿的董能凯夫妇这一年来有了精神寄托,他们无数次听着录音、看着照片,在思念中熬过漫漫长夜。
因贫血产妇被送到南京救护
今年年初,由熟人介绍,董能凯、史秀兰夫妇来到安徽和县打工,史秀兰找到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而董能凯则在和县的一家砖瓦厂打工。董能凯说,知道他们是四川籍身份后,老板也很照顾他们,为他们提供食宿,每个月还增加生活补助。地震中失去女儿后,他们也想再要一个孩子。但史秀兰怀孕后,因为思念女儿,心理压力极大,经常夜不能寐,进食也很少,身体极度虚弱。今年5月,怀孕已经36周的史秀兰在和县医院检查时发现中度贫血,羊水偏少、胎心异常,和县人民医院建议转院,得知了转院的消息后,董能凯的老板硬是给他们塞上了医药费,还一路开车将夫妇俩送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河西分院。
了解了史秀兰的情况,江苏省人民医院第一时间为史秀兰开放绿色通道,经过检查,产科孙丽洲主任发现,史秀兰羊水偏少,小孩偏小,血相不高且伴有中度贫血。这些情况同时发生在一个产妇身上,很有可能危及胎儿和产妇的生命。专家团队针对情况,立即展开了精心救治,孙丽洲主任、张国英副主任医师第一时间充分评估了产妇情况,并制定了详细救治方案。
由于史秀兰伴随着发烧、羊水偏少的情况,在刚入院即对她进行了补液抗炎治疗,总共输了800毫升红细胞纠正血色素,很快,史秀兰的体温逐渐恢复了正常。患者的特殊情况也深深牵动着院领导和医护人员的心,医院破例减免了产妇的相应费用,在昨天给史秀兰挂上了催产素,并密切关注着产妇的情况。
地震周年产下的女儿叫“苏苏”
昨天早晨6时许,经过医院产科医护人员的协力救治,伴随着婴儿的嘹亮啼哭,史秀兰自然分娩出了一个女婴,母女平安。而一直在产房外等待的董能凯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江苏省人民医院王虹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史秀兰的不幸遭遇和身体状况也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省人医一定给她们母女最好的救治。巧合的是,南京艺术学院机关二总支总支书记张芸芸与省人民医院联系献爱心一事,得知了史秀兰的情况,昨天立即带领几位老党员,将汇集了32位总支党员共计10150元的捐款,送到了史秀兰和她丈夫手上。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接过捐款与鲜花的一刹那,产妇史秀兰的丈夫董能凯忽然转过脸,泪水夺眶而出,声音几近哽咽。董能凯夫妇表示,孩子的降生又给了他们重生的希望,“以后也有盼头了”。“我们一定会把孩子好好地抚养大,让她记得好心人的关怀”。小董告诉记者,孩子的小名就叫“苏苏”,他要让孩子记住她出生在江苏,一出生江苏人就给了她很多关爱。通讯员 张群 宁人 小刚
本报记者 刘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