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铭记中前行,在坚强中重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3日04:23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评论员

  在小号手吹响的《思念曲》中,一束束黄色和白色的菊花,代表着深切的思念,献给了在汶川特大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一年前,我们以最崇高的国悼为他们送行;一年后,我们以最隆重的方式纪念他们。把一切都融入国家的记忆,这是告慰死难同胞的最好方式。

  铭记是为了告慰。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我们见证了无数感人的场面,向世人传颂着中华民族同舟共济的品质,告诉世界什么叫“中国力量”;我们看到了国旗首次为国民而降,感受到了生命之崇高与尊严。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大爱无疆的抗震救灾精神,为死难同胞立起了一座记忆的丰碑。

  今天,我们把记忆埋藏在心底,走出阴影,走出悲痛,走出灾难,满怀希望地不断前行。在铭记中走向新生,让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墟开满生命的鲜花,让生者坚强地生活下去,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这是我们对死难同胞最好的祭奠和怀念。

  信心与坚强,见证重建之路。我们看到,在抗震救灾中释放出巨大能量的爱国热情,理性地投入到灾后重建之中。14.5万志愿者赶赴灾区,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者、医务人员和教师,深入灾区的一顶顶帐篷、一座座板房——汇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就是力量,拼搏才能胜利”的精神,为灾区人民谱写了新的篇章。生命不息,坚强不止,没有什么可以摧毁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意志、重建家园的信心。

  当然,重建家园,不只是废墟上的旧址重建,也不是简单的物质救助与技术支援,更重要的是继续把人的生命价值放大,突出一个大写的“人”字。

  汶川大地震留给中华民族的,绝不仅是巨大的伤痛,更有人性的感悟、生命的认知、发展的启迪,“多难兴邦”,有13亿人的不屈力量,就没有什么完不成的历史使命。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