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特派记者邱瑞贤、李颖、王鹤
昨日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于中国西南这片遭受重创的土地上,无数曾经在去年用目光和脚步见证灾难的人们重返故地,而备受折磨的川人如何完成他们的纪念?
在如此特殊的一天时间里,本报特派记者辗转了解四川多个灾区的纪念地震一周年活动,记录这片土地饱含着爱和温暖的永恒纪念。
北川映秀:奠基带来新希望
一大早,满目疮痍的北川老县城内已是摩肩接踵,人们手持菊花,不断从四面八方赶来,寄托他们对这个县城的祭奠和怀念。
赶来纪念的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面孔稚嫩的孩子,既有北川县城的乡亲们,也有全国各地的援建者,大家共同选择这一天,赶来北川纪念自己的同胞。在一个个集中安放的祭奠台上,人们放下还挂着露珠的菊花,用鞭炮向远行的亲人传达思念。
14时28分,北川中学奠基,北川中学的孩子们穿着迷彩服升起了国旗。将在北川县城新址上矗立的新北川中学,用希望来抚慰人们心底的苦痛。
在另一个同样遭遇灭顶之灾的重灾区汶川县映秀镇,在纪念日前一天奠基的映秀小学,是当地人最大的希望所在。五年级小学生刘秀冰在昨日的纪念大会上告诉记者,原来的五年级两个班80多名同学现在只剩下20多位,她最大的希望是尽快进入新学校里读书。
都江堰青川:桥通路通盼好运
在纪念日这一天,四川震后首条高速公路——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这条高速公路全长20多公里,通车后,从都江堰到映秀只需20分钟,是通往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映秀镇的唯一快速通道,也是连接成都市与汶川县的交通“生命线”。更大的意义在于,道路贯通后将迅速拉动都江堰至映秀沿线各乡镇的旅游经济效应。
在另一端的灾区青川,去年“5·12”特大地震中被毁坏的小鱼洞大桥昨日正式建成通车。去年地震发生时,由于刚好位于地震断裂带上而垮塌成“W”形,小鱼洞镇和龙门山镇及国家级风景区银厂沟因此成为了难以救援的“孤岛”。
通途的铺设就在一年之间,在昨日10时30分的大桥开通仪式上,当地的老百姓不但赶来见证,而且在礼炮声中满怀希望地一起“踩桥”。他们拎着蔬菜和麦穗,开着客运车和拖拉机,希望新开通的大桥能带来新生活和好运气。
威州汉旺:纪念传达感激情
从昨日上午10时起,绵竹市汉旺镇汉旺广场上,在那个人们所熟悉的大钟静止的指针之下,一个“周年祭,汉旺寄哀思”活动默然举行。从清晨七八时起,数万人便自发聚集而来。在通往绵竹汉旺广场、汉旺钟楼的路上,车流人流不断增加,不断有开车前来的人们停车步行。
在广州对口援建的汶川县城威州,原阿坝师专里新落成的地震纪念广场,成为人们寄托哀思的聚集之处。入夜后,纪念广场和美术楼钟楼上的大钟同时亮灯,柔和的白光映照着人们虔诚的脸庞。在广场的地面上,孩子们用512根蜡烛摆成一个大大的心形,和广州对口援建的工作人员一起,把象征爱和希望的烛火一一点燃。随后,孩子们把蜡烛放在纸船里,让思念随着静静的池水一直延伸。
成都:鸣枪悼念救灾烈士
在成都市烈士陵园,昨日的悼念仪式让人心生悲怆。在抗震救灾中英勇牺牲的抗震救灾英雄陆航团邱光华、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五位烈士纪念雕像在此落成,50位战士持枪向天空鸣枪12次,并向雕像敬献花篮。
一名特地从映秀赶到成都烈士陵园参加悼念的群众说,去年他在废墟中被埋进了半个身体,幸好机组成员及时赶到,否则他可能会半身瘫痪。
志愿者:用震区婚礼传达爱
昨日,在地震中救出29个人的志愿者陈岩,特意把婚礼安排在他曾经付出最大心力救援的德阳。举办这样一个独特的震区婚礼,他希望能告慰地震中遇难的亲人,并且向世人传递这样的信息:“逝者安息、生者图强,我们应该坚强,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应该追求幸福。”
民政部公告抗震捐款使用情况
据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民政部网站12日公告全国接收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款物及使用情况。公告指出,截至2009年4月30日,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抗震救灾捐款659.96亿元,其中“特殊党费”97.3亿元;捐赠物资折价107.16亿元,已全部拨给灾区使用。
民政部本级共接收抗震救灾捐款50.31亿元(含外交部、商务部等部委及部分群团组织转交款),目前已全部下拨使用。其中拨付四川灾区22.78亿元,甘肃灾区18.39亿元,陕西灾区8.1亿元。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共接收捐款49.55亿元,已向灾区拨付使用27.61亿元。中华慈善总会共接收捐款9.27亿元,已向灾区拨付使用8.59亿元。
北京等26个非受灾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接收捐款342.85亿元,已向灾区拨付211.72亿元。
祭奠·重生
周年祭,是一种仪式,是国人以最传统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想念你的好,想念你当年的音容笑貌;周年祭,是一次沉淀,回味对生的渴望,对幸福的重新考量。
周年祭,更催发力量。一年虽短暂,重建路还长,但每一个地震的记忆点中的变化都传递出希望。哪怕只是一朵野花。
任何深重的灾难,都将在生活的继续中艰难翻开新的一天。活下来的人更好地活着,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向顽强挺立、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灾区人民致敬!
(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