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难辨敌我!外媒称英国二战组建鹰隼射杀队保护信鸽

难辨敌我!外媒称英国二战组建鹰隼射杀队保护信鸽
2018年06月07日 06:59 参考消息
原标题:难辨敌我!外媒称英国二战组建鹰隼射杀队保护信鸽

参考消息网6月7日报道 英国《每日电讯报》5月31日发表文章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激烈的时候,英国军情五处的一个猎杀部队受命在英国的天空击退“敌人”。这些“敌人”并非纳粹德国空军,而是鹰隼。

由于这些鹰隼经常猎杀那些携带重要情报从欧洲飞回国的信鸽,所以一些鸽子的主人担心这些鹰隼是德国人训练的,为纳粹工作。因此,消灭猎鹰部队应运而生。

这支由五人组成的武装队伍监视着英国南部的海岸,领导他们的是一位退役的爱尔兰人上校——一个射击冠军。他们会在悬崖顶上搜寻鹰巢,沿绳索滑下去安放弹簧捕鸟器。而那些躲过捕鸟器的鹰隼则遭到射杀。

这支部队的细节被一本书披露。这本书的名字是《信鸽秘密部队》,作者是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戈登·科雷拉。

出席海伊文学节的科雷拉讲述了“军情五处惟一一支暗杀部队”的故事。他说:“在英国海岸,经常有一些老鹰和游隼出没。它们会猎杀部分从欧洲被占领土带回情报的信鸽。有人问该怎么办,所以军情五处参与了行动。我想,这是军情五处惟一一支暗杀部队。”

在书中,科雷拉写道,“在多塞特,有人看到一些神秘的老鹰,它们的主人在战前曾与德国有联系的。”

这支部队开着一辆敞篷车,拉着一辆大篷车,这是他们每晚睡觉的地方。

与此同时,还有人担心纳粹利用鸽子渗透英国。

1941年,在锡利群岛,有人看到一些归巢的鸽子朝着南方飞向法国海岸,可是这些鸽子并不是来自当地的陆军或空军。

1942年,在伊普斯威奇海岸附近的一艘英国战舰上发现了两只鸽子,携带着用德语写的情报。据科雷拉称,一只翅膀上盖着“德国国防军”图章的鸽子在洛斯托夫特附近飞上了一艘汽艇。

军情五处的负责人批准成立一支老鹰部队来调查这个问题。这些老鹰在彭布罗克郡的一个基地接受了五个星期的训练。

科雷拉解释说:“军情五处一个小组的军官实际上在锡利群岛的一个高尔夫球场上度过了一个夏天,试图用老鹰抓获德国的鸽子。

他说:“一个人站在球场的制高点,另一个站在海岸对面的小岛上——这并不是夏季最糟糕的工作——寻找敌人的鸽子。空军向他们提供了一些鸽子进行练习。”

但“可悲的是,老鹰杀死的鸽子都是英国的鸽子,因为老鹰无法辨认友军或敌军。”

战争结束时,军情五处的一份报告指出,这些老鹰没有逮过一只敌人的鸽子,“可能是因为这些敌人根本不存在”。(编译/涂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二战信鸽。(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一战中的动物:有萌宠也有特战精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自古至今,动物都广泛参与到了人类的战争当中,即使是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动物也是战场上不可或缺的一员。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活跃在战场上的动物们,它们有的是宠物,但更多的是担任危险的战斗任务的特战精英。图为德国人实验用鸽子携带照相机用于战场侦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待在炮口的小猫吉祥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军装扮的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士兵的大象搬运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澳大利亚士兵把考拉带到了埃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有军衔的军犬,它能敏锐的探测毒气攻击并向战友发出警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埃及战场上的骆驼。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骆驼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身背医疗用品的救援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担负连接电话线任务的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巴勒斯坦,军队的骆驼。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军骑兵穿过毒气密布的森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法国,担负战场信件传递的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毒气战场上德军和他们的救援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狗被训练在战场上寻找伤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马驮重机枪。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骑兵冲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本骑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英军运往埃及的骡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用马做掩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战中由于鸽子及时传递信息,成千上万的士兵幸免于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士兵检查鸽子传来的信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运输鸽子的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正在给军马做手术,从它身上取出两颗子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正在渡河的军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战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士兵战死,他的军马守在身旁。

(2015-04-30 07:47:00)

【延伸阅读】大象和棕熊!二战军功章也有它们一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自古至今,动物都广泛参与到了人类的战争当中,他们有的担任特种战战斗员在战场上与人类战友并肩作战,有的担任吉祥物为战士抚平战争创伤。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活跃在战场上的动物们的神奇表现。图为二战期间,一只大象正将物资搬上C-46运输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1年,英国皇家海军军舰上的吉祥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在缅甸作战的日军和他们的大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1年10月26日,芬兰北部,一个士兵和一只驯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大象运输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完成空降作战的军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日本海,随着美军出征的吉祥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塞班岛,美国大兵和当地是山羊分享自己的战利品——香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小松鼠对摄像机感到好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伦敦,看守物资的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跳伞的军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0年1月21日,冻死在野外的战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2年,一个美国大兵和一只袋鼠幼崽玩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士兵和他的袋貂。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头西伯利亚棕熊就是传说中的Wojtek,到过伊朗、跟波兰人摔过跤、能灌酒、参过军、打过二战、扛过炮弹、揍过德国人,最终在爱丁堡动物园安度晚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9年10月16日,医疗犬,用来拯救战场上的伤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8年,参加红场阅兵的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0年,东线战场上的战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0年,一支法国巡逻队带着他们的狗穿越山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9年12月18日,一只名叫Aloysius的小羊是这支部队的吉祥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0年,这里进行训练的狗都将踏上战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只名叫Rip的搜救犬在伦敦的废墟中救出100多位幸存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0年4月11日,英军轰炸机出征前合影,前面使他们部队的吉祥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0年悉尼,这只小猫是这艘船只上的吉祥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1年,士兵带着他的小狗在利比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1年,士兵和他的驴子战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1年10月11日,来自魁北克省在英格兰军团把这支小狗当做吉祥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刚刚洗完澡的军队小吉祥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8年,日军带着军犬在战场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狗一般充当部队的排头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士兵和他们的吉祥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英军在印度使用大象搬运物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正在接受治疗的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加空降作战的美军军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各类赋予专门使命的狗踏上二战战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二战中的狗有多重职能,把他们当运输兵来用实在有点大材小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功勋犬的荣耀一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海军舰船上的吉祥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佩戴勋章的功勋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小狗起身盯着一只鹦鹉在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为战争武器募捐的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小猫在飞行员的肩膀上玩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头西伯利亚棕熊就是传说中的Wojtek,到过伊朗、跟波兰人摔过跤、能灌酒、参过军、打过二战、扛过炮弹、揍过德国人,最终在爱丁堡动物园安度晚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头西伯利亚棕熊就是传说中的Wojtek,到过伊朗、跟波兰人摔过跤、能灌酒、参过军、打过二战、扛过炮弹、揍过德国人,最终在爱丁堡动物园安度晚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头西伯利亚棕熊就是传说中的Wojtek,到过伊朗、跟波兰人摔过跤、能灌酒、参过军、打过二战、扛过炮弹、揍过德国人,最终在爱丁堡动物园安度晚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Wojtek的塑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只身披伪装的狗和战友一起等待战争来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英军功勋飞行员把自己的宠物带到战机驾驶舱。

(2015-06-09 07:41:00)

【延伸阅读】揭秘二战“鸽子行动”:盟军飞降海南营救战俘

纪念70年前盟军营救战俘的“鸽子行动”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姜廷玉

1945年8月,在中国海南岛发生了一次代号为“鸽子行动”的盟军营救澳大利亚“海鸥支队”等战俘的事件。这次行动,不仅成功营救出“海鸥支队”战俘和荷兰战俘,而且营救出近百名中国公民,体现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盟国之间互相支援、国际合作精神。

一、“海鸥支队”守备安汶岛作战被俘

1940年,随着日本军队南进侵略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日军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之后,直接威胁到当时附属荷兰的东印度、附属英国的马来亚、澳大利亚的安全。因此,三国秘密接触,商讨三国联盟,抵御日军的进攻。1941年初,上述三方加上新西兰在新加坡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商量防御方案。荷属东印度当局认为,其东北部的安汶岛和西南部的帝汶岛地位重要,需要给予增援。澳大利亚决定派遣其在国内唯一的一个主力师——帝国主力第8师第23旅所属的第21营前往安汶岛协防,而该旅所属的第40营则前往帝汶岛守备。

此时,第21营正驻守在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港,接到前往安汶岛命令后,一边集训,一边配属其它军兵种的附属部队,组成一支多兵种的混合部队。此时该营有A、B、C、D4个步兵连和一个营部连,共有901人。对外代号称“海鸥支队”。

为了加强火力和联络,澳军总部给第21营配属了反坦克、通信、野战救护等分队,加强海鸥支队。支队共有1130多人。第21营营长罗奇中校兼任海鸥支队司令。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海鸥支队立即集中,奉命乘船到安汶岛协防。12月17日,海鸥支队到达安汶岛后,协助岛上原有的约3000人的荷属东印度军,共同防御日军进攻,守备该岛。

罗奇中校考察了岛上守备情况和荷属东印度军的实力情况后,于1942年1月初反复向上级报告,请求增派兵力和武器弹药,特别是重武器,认为这样才能守住安汶岛。他的要求不但被上级拒绝,他本人也被撤职。上级派史考特中校接替他的职务,担任“海鸥支队”司令。

守备安汶岛的澳大利亚军队和荷兰军队在沟通中存在着语言障碍,指挥不顺畅,武器装备之间也存在差异,子弹不能通用。高射炮数量有限,掩护力量不够。本来可以用来空中防御的飞机也被调走。整个岛上守备力量薄弱。

1942年1月30日,日军对安汶岛发动全面攻击。登岛作战前,日军对安汶岛实施空中打击,不断轰炸重要目标。拥有武器优势和兵力优势的日军很快登上安汶岛。在保卫机场的战斗中,229名澳大利亚士兵在放下武器后被日军杀害。800多名“海鸥支队”士兵被俘。

从此,“海鸥支队”的信息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支部队在澳大利亚新闻界被称作“失去的营”。

1942年10月,500多名“海鸥支队”战俘乘船被押往日军占领的中国海南岛,于11月5日到达海南岛东方县一个叫八所的地方。日军强迫战俘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做劳工。他们与世隔绝,食物匮乏,战俘们饥不择食,甚至连老鼠都抓来吃。每天都要做繁重的体力劳动。每天都有人被饿死或遭屠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营救人员走进战俘营。

二、“鸽子”飞降海南岛营救“海鸥支队”战俘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读了“终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各项条件,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后,日军为了掩盖虐待战俘的暴行,对关押在一些偏远地区的盟军战俘进行屠杀。

1945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美军战略服务处发起了一次救援战俘行动。特殊营救小组对日军在中国设有盟军战俘营的8所城市相继实施救援计划。他们把这些营救任务的代号,都冠以不同禽类的名称。如广东的“信天翁行动”、台湾的“金丝雀行动”、沈阳的“北美红雀”行动、山东潍坊的“鸭子行动”、哈尔滨的“火烈鸟行动”、北京的“喜鹊行动”、上海的“麻雀行动”。他们把营救海南盟军战俘的行动,称之为“鸽子行动”。

1945年8月27日凌晨5时30分,一架C-47军用运输机从云南昆明起飞,载着9名空降兵(8名美国人和1名中国人)组成的特战小组飞往海南岛的东方县,执行代号为“鸽子行动”的空军特种作战任务。执行“鸽子行动”的指挥官是John K Singlaub(约翰·辛劳布)上尉。他们从云南的昆明出发,经过云南红河州,飞越越南的海防,穿越北部湾,最后到达海南的东方县八所。

“鸽子行动”的任务是一周之内在两位澳大利亚军医的帮助下,营救自1942年11月以来被日军关押在那里的数百名澳大利亚“海鸥支队”战俘、荷兰战俘和中国公民。

8月27日上午,C-47飞机飞到了海南东方县的北部,辛劳布命令们跳伞。9名队员中,有5名从未有过跳伞经验。着陆时,“鸽子行动”小组有两名队员因此受伤。

为了减少冲突的可能性,辛劳布命令他的士兵们不要携带盔甲和重机枪,他们唯一的防身武器是别在腰间的自卫手枪。

着陆后,队员还没来得及思考当时所面临的困难,日军已经手持着武器,开着两辆卡车来到了他们空降的现场。日本军官高声质问他们是什么人。其他日本士兵也举着枪,慢慢逼近队员。

双方对峙中, 辛劳布以少校的身份(行动前获准可抬高军衔与日军交涉)命令日军保护“鸽子行动”的士兵以及所携带的物资。

“鸽子行动”小组成员被日军严密监控在一所房子内,日军士兵拿着枪在外面守卫。第二天早上,一位从三亚赶来的日军上校与行动小组进行了短暂的会面,然后又同澳大利亚和荷兰战俘首领进行了交谈。

辛劳布和队友们深知,如果想要营救成功,不是使用武器而是要用智慧。行动小组决定立即采取行动,队长辛劳布命令日军上校,必须马上打开牢门,把食物和药品送进去。受到震慑的日军上校妥协了。“鸽子行动”小组终于获许进入战俘营。

老弱病残的战俘在囚禁了1000多天之后,终于走出监狱。他们麻木地看着这些解救他们的人。他们每个人都眼眶深陷,大多数人身上都有化脓的伤口,一些病人万分痛苦地躺在木板上,情景惨不忍睹。

当天,“鸽子行动”小组安排“海鸥支队”澳大利亚的战俘们离开八所,乘火车撤离到三亚,50名荷兰籍战俘也坐火车离开了战俘营。

就这样,没有经过任何交火,“鸽子行动”小组靠着智慧和勇气,取得了这次行动的完满胜利。

这些被解救的战俘们,他们仍然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之中。一位参加“鸽子行动”的队员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当你看到成年男人,不只是一两个,而是四五十或六十个男人,嚎啕大哭,或毫不掩饰地尽情痛哭,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可以说你看到了世界上最令人同情的情景。”

9月14日,“鸽子行动”小组结束任务。后来,他们从香港返回昆明。他们不仅拯救了几百名饥饿多病的战俘,而且还解救了近百名垂死的中国公民生命。

30年后,辛劳布在信件中写道:“我们到海南执行的任务,是我服役中最辉煌的战绩之一。让那么多勇敢而深受折磨的人获得自由,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在“海鸥支队”失去音讯近4年后,他们一些成员从海南岛回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时,人们争相走上街道,庆祝他们的归来。他们回到祖国后,澳大利亚举国欢庆,跟过年一样的热闹。

“海鸥支队”支援荷属东印度军守备安汶岛和盟军在海南岛营救战俘的“鸽子行动”,体现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盟国之间相互支援、共同抗敌的合作精神。营救战俘的行动发生在中国,并有我们中国人参加,展现了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为了纪念营救“海鸥支队”被俘人员的“鸽子行动”,2010年在海南省博物馆举办了《鸽子行动———空降东方拯救盟军战俘65周年》展览,展示“鸽子行动”小组的英勇事迹和“海鸥支队”被俘人员的悲惨遭遇,反映盟国之间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和合作、牺牲精神,体现了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友谊,这对于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外国媒体每日报道精选,随时随地想看就看,还有会员福利等着您哦。

(2015-04-09 03:23:00)

鸽子战俘安汶岛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