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王羲之 为何被称为书圣

王羲之 为何被称为书圣
2018年07月27日 10:11 新华日报
原标题:王羲之 为何被称为书圣

张蔚星

《丧乱帖》 王羲之

“人物志”

我们常说唐诗、晋字、汉文章。唐诗的代表是李白、杜甫,晋字的代表是王羲之父子,汉文章则是司马迁,他们是这些领域里的百代宗师。王羲之就是这样一位文化象征人物,不仅在书法上成为圣人,而且在文学、绘画等多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

王羲之出生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他出生那年,八王之乱把西晋王朝弄得风雨飘摇。在那个不幸的时代,他出生在王家则是大幸:父亲王旷是丹阳太守,叔父王廙、王彬都是朝廷重臣,伯父王导、王敦为东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是个门阀大族统治的时代,有如此丰厚背景的王羲之,无疑要走上政治舞台。

307年王羲之父亲镇守南京,308年王羲之的叔父王廙和王彬也渡江来到南京,其中王廙还是他学习书法最初的一位老师,可以说王羲之早年书法主要得力于家学。王廙还是后来东晋皇帝的书画老师。这一年,王羲之父亲王旷在上党和刘聪作战大败后,就在历史记载中消失了。好在王羲之的伯父王导、王敦都很爱护这个晚辈,还把他带到自己军营大帐中亲自教导。

王羲之在这一年遇到了老师卫铄夫人。卫铄是王羲之的姨妈,王羲之《姨母帖》中的姨母就是卫铄。卫夫人是向三国时期书圣钟繇学习写字的,她又亲自把钟法传给了王羲之。中国书法史从此钟王并称,照耀万古。应该说王羲之学习书法的条件,在当时是得天独厚的。

王羲之在书法上起点很高,但早年书法在当时并没有太大影响。我们今天看不到他早年的字,所见的都是中后期成熟后的字。中国书家很少有早成的,大多数都是在四十岁后才能略见风格。书法是天才的艺术,更是人为的艺术,缺乏长期的艰苦训练难有大成。

338年,王羲之的岳父郗鉴当了太尉,伯父王导当了太傅,都是位极人臣的大官,他们想提拔王羲之官位,却被拒绝了。他大概在36岁时,就知道仕途不适合自己性格。

在四十岁前后,他的书法进入了成熟期。344年,王羲之42岁时,夫人郗璇给他生了最后一个孩子王献之,王献之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丰碑。

351年,也就是永和七年,49岁的王羲之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后世因此也称他为王右军。让他在历史上不朽的是353年,永和九年,51岁的王羲之作为会稽父母官,于这年三月上巳节,请了孙统、谢安等名士四十多人,在会稽山兰亭修楔,王羲之等26人写了诗四十多首,15人不会写诗被罚酒。王献之10岁,也参加了这场雅集。王羲之为这次雅集所写兰亭集序,成了他书法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直到现在,兰亭集序的真伪学术界还是争论不一。1964年,郭沫若和高二适展开兰亭论战,高先生居南京,这是南京与王羲之和兰亭集序的缘分吧。

355年,为官已经三十一年的王羲之,突然在父母墓前写了誓文,永远不出来任职。一是因为他和扬州刺史王述关系不好,不愿意在他领导下工作;二是他早年就知道自己在政治上没有大才能,要退下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三是他身体情况很差,早年有癫痫病,后来又长期吃带有毒性的五石散,他信中经常提到自己的病时好时坏。

王羲之在浙江东部会稽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和道士许迈、小舅子郗恒等人,登山采药,下海泛舟,相传他不远千里釆药乐而忘归。他这时的书法,也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他评自己的书法可以和张芝、钟繇抗衡,传世的草书杰作《十七帖》,大多是这个时期所书写。

在中国书法史上,只有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在书法史上有几大贡献:一是使楷书成为独立的书体。三国时期钟繇所写楷书带有隶书意味,楷书作为一种独立的、最实用最主流的书体,是在王羲之手上确立的,如他书写的《黄庭经》《乐毅论》等。二是他的行楷成就最高,落笔潇洒自在,结字瘦硬挺拔。从唐代到今天,学习王羲之《圣教序》仍然是学习行书必由之路。三是他的草书带有章草笔意。他的草书代表作《十七帖》,字字多独立,笔画含而不露,成为后代学习草书的不二法门。可以说,王羲之的书法是魏晋风度在书法艺术上的最高典范。

(张蔚星,青年书画鉴定家,供职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