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司长赖明如此描述“以房养老”新模式,并建议对此成立课题组进行调研,选择大城市做试点,等到运作成熟后向全国推广。与此同时,九三学社中央也上交了“以房养老”提案。这种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虽然不是新话题,但讨论主要局限于民间,而从本次两会上听到这样的信息,让人顿时感觉“以房养老离”似乎已不再是空谈。但这种新模式是否符合中国国情,靠房养老能否靠得住,有多少人可以指望房子养老,这些问题都有待回答。[发表评论]
委员建议:推行“以房养老”解决中国大问题
  赖明在提案中这样阐述这种模式的具体做法:即“反向住房抵押贷款”(还有如售房养老、房产置换等形式),在60岁之前,购买住宅,并取得该住宅的全部产权。再在60岁退休养老之时,把自有产权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在综合评估借款人年龄、生命期望值、房产现在价值等因素后,在一定年限后,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钱,房主继续获得居住权,一直延续到房主去世;当房主去世后,其房产出售,所得款项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其升值部分亦归抵押权人所有。九三学社会务组人员表示,此提案已被作为九三学社中央名义提出。对此,民政部前副部长、中国老龄协会会长李宝库表示赞同:“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去探索的,老人不一定非要把房子留给自己的子女。[详细内容]
图片关键字
新思路能否让我们安享晚年
支持方:“以房养老”利国利民
以房养老能成为一种趋势吗
政协委员提议推广以房养老解决百姓后顾之忧,这是件大好事,在当前的国情下,国家养老只能实现广覆盖低保障,要想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必须依靠额外支持,由于独生子女制度的推行,养儿防老已经不太现实,所以养房防老是个理智的选择。
对国家、银行、老人都是好事
  这种“倒按揭”的做法对中国来说应该是不错的,可以减轻国家的负担,也可以让这些有资产的老人享受更好些的晚年生活,另外还可以把老人的金融资产(房产)盘活。对国家、银行、老人都是好事,如果各方面都做好了是可以实现共赢的。[详细内容]
“养儿防老”不如“以房养老”
  有观点认为,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养儿防老”的难度已越来越大。当这笔财产交给子女却得不到他们的照顾时,那么老人的生活将面临很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以房养老不失为一个理性的选择。[详细内容]
反对方:“以房养老”是个馊主意
住房是生存的必须,人们坚信政府不会容忍把购房的权利仅仅授予富人。但是,“以房养老”却把房子和养老捆绑在了一起,无形当中让“住房的必须”和“养老的必须”处在了对立的位置:房价如果不能涨,至少亦不能降。[详细]
“以房养老”将引发房价飞涨
  当房产一头挑起“拉动消费”的重任,另一头又扛上“保证养老”的重担,就算排除权力的私欲可能和资本的抢劫欲望,仅仅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简单原则,“居者有其屋”也会受到挤压和排斥,房产价格的亢奋状态必然会一直持续下去。反过来,房价的坚挺又会影响到“以房养老”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效果,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详细内容]
一旦实行百姓所受的剥削加重
  别人的“以房养老”也许仅仅只是一个养老方式和效率问题,而在我们这儿首先更是一个原始积累时期的公正问题:先以“原始积累”的名义用奇高房价剥夺百姓劳动积累,后又以“保证养老”的名义维持原始积累的“合法性”和持续剥削的“必要性”。俗语说,大厦不能建在沙滩上。“以房养老”这座大厦当然不能建在“房市蜃楼”的沙滩上。[详细内容]
分析:“以房养老”进中国面迈四道槛
房子拆了靠啥养老
综观当今世界,能够推广“以房养老”的,无一例外都是经济较发达、法治较健全、国民信用度较高的国家。如果将我们的国情考虑在内,“以房养老”恐怕暂时还不行。
观念障碍:但存方寸地 留于子孙耕
  首先遇到的是观念障碍。中国人的传统是“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老人将自己的房产抵押出去而无法留给子女,这样的现实,国人恐怕一下子难以接受。在当前经济还不怎么发达、贫富差距还比较大的情况下,许多老百姓辛苦一辈子也难以攒下一套房子,到老了,却又不得不将房子抵押给银行,以贷款养老,这怎么都让人感觉银行似乎在“抢钱”。有评论者指出,“以房养老”折射出的是中低收入群体深深的无奈。[详细内容]
法治环境:评估不规范 公正难保证
  此外,“以房养老”需要透明、公正的法治环境。“以房养老”牵涉到房地产业、金融业、社会保障、保险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对这些领域的运作质量要求相当高。如何保证这些行业、部门公平、公正地经营、管理和执法,在当前法治不健全的条件下是个极大的挑战。就拿房地产评估来说,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房地产评估机构还极不规范,不但整体素质偏低,而且市场存在恶性竞争,有争议的评估结果,尤其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更难以得到及时、公正、合理的处理。[详细内容]
产权问题:70年是大限 之后怎么办
  有网友指出,在中国买房子,不像在美国,买过来的房子就是私有财产,永远都神圣不可侵犯了。基于目前的地权制度,我们对住宅的使用权只有70年。根据《房地产管理法》,土地使用权的续期必须重新批准,重新缴纳土地出让金,否则土地使用权及其附着的建筑物,都将被政府无偿收回。也就是说,我们无法“买断”任何一间房屋。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大面积地推广住房反抵押贷款?[详细内容]
购买力问题:房价飞涨 百姓难承受
  以房养老的前提是大家手里有房子,可近年来房价非理性的上涨已经大大超出了百姓的承受能力,目前,我们城镇的人均年收入也不过是万把块钱,在城里买套能住的房子最少也要四五十万(郊区便宜点但还得配车,更不现实),如果现在人到中年,即使不吃不喝到60岁也还不上贷款,60岁之后人养房都成问题,别说房养人了。
话题背景: 当代中国未富先老

老龄化谁也躲不开
  赖明委员在提案中谈到: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预计到2050年,我国与5年前相比整整翻了十几倍。赖明委员在提案中谈到: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预计到2050年,我国与5年前相比整整翻了十几倍。赖明委员在提案中谈到: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预计到2050年,我国与5年前相比整整翻了十几倍。[详细内容]
现实问题: 我们靠什么养老
图片关键字
养老金面临“僧多粥少”困境

新政的目标是广覆盖
社会养老:养老金只够吃饭
  去年出台的养老新政,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虽然专家表示,这项新政本质上只是让养老金账户变实,让中国人实现“老有所养”的措施之一,但该政策的出台究竟意味着什么,老中青三代人的理解和现实又有多少不同。在年轻人都在为自己的“老有所养”辛勤工作时,中年人则在寻找机会进行奋力一搏,而大部分老年人则只能默认现有的养老现实。[详细内容]
图片关键字
新三座大山让年轻人不堪重负
养儿防老:倒金字塔终结传统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但自78年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这种养老方式也几无可能性。目前中国已迎来“421”时代。即一对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后,他们的家庭结构位,4个父母、小夫妻2人和1个小孩。这种倒金字塔结构,已让年轻人不堪重负;而教育、医疗、住房这“新三座大山”更使他们气喘吁吁、举步维艰。许多人感叹:我们连自己的福祉都谋取不到,如何还有能力让父母老有所养?
图片关键字
有计划的投资是出路之一
自己养老:
最现实的三条出路
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虽然房产价格虽然有涨有跌,但长期来看,还是会基本保值的,而且随着人们观念的开放,租房可以成为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因此租金也将保持平稳,在这种情况下,买房出租保证稳定收入来源,不失去为养老的一种现实选择。除了这种大额投资外,理财专家建议要尽早作好养老规划,购买相应地养老商业保险 。再次,基金是养老绕不开的话题。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选择基金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保险资金也将基金纳入自己的投资组合。
养老问题大家谈
图片关键字
大量信件都在说同一个话题——养老
江苏南通市民:买不起商品房咋养老
  我们俩退休金一个月一共800,根本买不起商品房,现在仍居住在祖上留下的房子里。儿子28,每月也就800多,和我们老两口住在一块儿,我们如果将房屋倒按揭了,我们去世之后儿子去哪儿?如果父母当初只顾自己养老把房屋抵押下去,我们住哪儿?的确他提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详细内容]
贵州安顺魏和平:老有所养期待政府支持
  我们这里绝大部分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每月的养老金不足500元,而且没有医保,如果孩子在效益好的单位,老年人还不至于生活太窘迫,但是很多老年人的孩子也下岗了,生活就非常困难,国家应该关注他们,要让他们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详细内容]
白岩松:养老问题越聊越悲壮
  我们今天送往两会信的内容是什么呢?今天中午,有好几位跟我年龄差不多的人在一起聊天,面临这么多来信当中针对养老这个话题的信件,我们也聊了聊自己的养老问题。结果聊着聊着就发现越聊越悲壮,显然关于城市当中的养老问题已经不仅是现在岁数已经大了的人们,还是包括我们这个年龄段在内的几代人都要面临的严重考验。[详细内容]
图片关键字
西方百姓如何养老
  美国退休者主要有三大经济来源:第一,美国政府的社会福利保障金,退休后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领取,约占一般人退休后收入的三分之一;第二,个人储蓄;第三,政府推行的个人退休计划,也就是投资者通过投资获得回报,作为自己退休金的一部分。[详细内容]
图片关键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