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字

都市工地蜗居客

    手握铲子磨出了老茧,汗从脸颊落到了这块土地上;在陌生的城市,他们住在桥下的洞子里,他们住在江边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他们住在尚未开通的隧道里……当桥通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掩盖了这些住所时,他们的身影也像过眼云烟一般,转瞬即逝。他们的名字叫做农民工。

    对于进城打工的他们来说,找一份能养家的工作,按时拿到工资,有一个挡风避雨的地方,这就是最大的满足。

    山城重庆有这样一群住在“临时帐篷”里的农民工,他们当中有的人在一个地方仅住几天后,又迁移到其它的地方临时居住,居住时间长的会从工期开始住到工程结束,长达数月。

    初秋的夜晚,在一个还未开工的工地上,60岁的喻师傅住在塑料布搭建的“帐篷”里。“年纪大了,干不了其他工作,照看工地和机器还是可以的。”喻师傅负责照看工地上一台挖掘机,由于工地上没有其他人,秋风中的老人看上去有些萧瑟。塑料布帐篷一到下雨天就会漏雨,工地的泥地湿气又重,上了年纪的喻师傅早上起床时,常常觉得腰酸背痛。

    47岁的周师傅住在重庆江北嘴三洞桥的一处桥洞下,对于这样的居住环境,他并没有太多抱怨。他说,以前出来打工也遭遇过拖欠工资的情况。“现在已经不存在(工资拖欠的情况)了。”他笑着告诉我们,工地上现在20元一天的伙食,每顿都有肉吃,对于现在的状况,他很满意。

    跟周师傅一样,来自重庆永川的李梅(化名)在这个桥洞下已经住了三个月。李梅在这附近的工地打工。据她说,桥洞下住的都是各地来重庆打工的农民工。

    这里一共有3个桥洞,每个洞100多平方,据说最多的时候能住40多人。桥洞里有灯,有水,还有用帆布搭起的公共厕所和澡堂。尽管条件比较简陋,但是工人们相互尊重,平时也相互往来,男人们常常会在晚上聚在一起喝上两盅,女人们则会在空闲时间拉拉家常。

    “住在这儿有重庆各个区县来的,远的还有云南过来的。住在这里不要钱,也比临时搭建的工棚好。”李梅说,在附近打工的做技术活一个月能拿到6000多元,某些特定工种甚至能拿到8000多元的工资,算是比较多的,而大部分人一般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

    有的工人因为要照看机器,所有住在工地上,一般普通工人就找到桥洞住下。“桥洞下冬天不冷,但就是夏天热起遭不住。”李梅说,条件虽然比起家里是差了点,但大家都是从农村出来的,也都吃过苦,说不定有些老家的房子还比不上桥洞,所以也没有听谁抱怨过。

    “我们都住习惯了”,“现在坚持一下,多存点钱回家盖房子”,“我要给孩子赚大学学费”……桥洞下,充满欢笑和希望。

    一天天长高的楼宇掩盖了他们曾经住过的“临时帐篷”。农民工兄弟姐妹就是这样“隐居”于城市角落中,用自己粗糙的双手建造着繁华都市。

    撰文、摄影/刘嵩

往期回顾

《看见》栏目欢迎投稿 | 《看见》投稿邮箱:photo2008@vip.sina.com | 新浪图酷首页

微博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