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开放世说新语之敬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14:49  中国江西网

  徐立凡编

  敬畏现实:邓小平问优越性体现在哪

  1977年,复出后的邓小平并不轻松。天降大任于斯人,而现实情况又十分糟糕。敏锐的邓小平,直接对当时语境下的“社会主义”概念提出了质疑。

  在会见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列)主席希尔和夫人乔伊斯时,他尖锐地说:“怎样才能体现列宁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什么叫优越性?不劳动、不读书叫优越性吗?人民生活水平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如果这叫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不要。”

  1978年 9月,在东北三省视察期间,邓小平说:“外国人议论中国人究竟能够忍耐多久,我们要注意这个话。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20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

  邓小平所有的质问,在1978年长达两个月零3天的国务院务虚会议上汇聚成了四个字:“改革开放”。

  敬畏传统文化:邓小平为旧戏平反

  外交官程瑞声第一次为毛主席做翻译时只有22岁。1978年,官至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邓小平复出后,首次出访的国家是缅甸--邓公的亦师亦友周总理曾7次访问那里。程瑞声作为邓小平的翻译自然陪同左右。

  一天早晨,程瑞声在使馆陪同邓小平吃饭,在座的还有当时的副外长韩念龙。那天,通常话不多的邓小平心情很好,谈了很多。他首先谈川剧,说川剧的唱词和对白很风趣,而且川剧的剧目很多,“《聊斋》里的所有故事川剧都有。” 然后邓小平说:“不让看旧戏是讲不通的,在旧社会演那么多旧戏,还不照样革命。”

  敬畏历史:陈云与潘汉年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年过七十的陈云重归中央领导集体。然而,当时“两个凡是”尚有话语权,潘汉年案因毛泽东亲自批示过,解决难度很大。陈云与潘汉年素有交往,解放前搞地下工作时,二人即有联系。潘汉年以“小开”闻名,“老板”即是陈云雅号。解放后,潘汉年以常务副市长兼财经委主任身份主管上海经济,陈云又在中央负责财经,两人再度在同一条战线奋战,因此,陈云对于潘案格外关注。

  尽管知根知底,但为了弄清潘案的来龙去脉,陈云仍然做了很多工作。1979年10月陈云因病住院动手术,手术前,陈云给时任党中央秘书长胡耀邦写了一个条子,提出重新复查潘汉年的问题。虽然是小手术,但为防万一,陈云郑重表明,他是1936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潘汉年回国去进行国共谈判的唯一现存证人,特此说明。

  一年半后,中央以确凿证明认定:潘汉年是“内奸”的结论根本不能成立。中共十二大开幕前夕,中央正式为潘汉年“平反”。

  敬畏中国特色:邓小平向金庸谈社会主义

  1981年7月18日,“金迷”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金庸,这是他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后会见的第一位香港人士。

  寒暄过后转入正题,邓小平和金庸讨论关于社会主义的问题,他抽出一根香烟递给金庸,自己又点了一根,问:“查先生,世界上有多少种社会主义?”金庸说:“我想自从法国傅立叶、圣西门,英国的欧文首先提出社会主义理论以来,世界上已有许多种社会主义。邓副主席,请你指教。”

  邓小平说:“你说不上不要紧,我也说不上……我看世界上的社会主义,总有一百多种吧。”说着,又递给金庸一根香烟,然后接着说:“没有定规么,中国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分手时,邓小平将抽剩的烟都给了金庸。金庸将此作为礼物珍藏。也就在邓小平会见金庸后不久,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大陆开禁。

  敬畏生活:胡耀邦叫停“清除精神污染”

  1983年,“清除精神污染”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在这一进程中,许多事变了味:《马克思传》内页因有马克思夫人燕妮袒露肩膀和颈胸的传统欧洲装束的照片,而被视作“黄色书籍”没收;甚至,有些地方组织工人纠察队日夜巡逻,在大街上见到有人穿喇叭裤,上去便剪。

  1983年11月中旬,时任中国青年报社社长佘世光来到胡耀邦住处。谈起社会上种种“清污”乱象,胡耀邦说:“我就担心出现这样的事情,把清污搞到群众生活方面去,这就搞偏了,不能把美化生活也搞掉。”

  根据胡耀邦的谈话精神,佘世光回报社后立即布置撰写评论员文章。11月17日,《污染须清除,生活要美化》见报。文章称:“女青年爱好烫发,年轻人喜欢服装款式新颖,节假日一起跳跳健康的集体舞,等等,同所谓精神污染完全是两回事。”

  之后,《中国青年报》继续通过发表评论、新闻报道、专家访谈等形式,高调支持“青年对美化生活的追求”。很快,变了味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被及时叫停。

  敬畏质量:李先念的葛洲坝委屈

  1977年国家大规模启动建设项目。在编制年度财政计划时,因财政困难,无法满足葛洲坝工程的资金和钢材需要。李先念得知这一情况后,提出“要让葛洲坝工程‘吃饱喝足’。”

  1978年1月,李先念视察葛洲坝工地,强调要防止追求进度而忽视质量。李先念考察后,钱正英赶赴工地,检查落实李先念指示。但是仍时有质量问题。当年7月,李先念连续给钱正英作了三次重要批示,下了三道黄牌警告,围绕葛洲坝工程的质量问题紧追不舍。

  1981年,李先念再次去葛洲坝工地,考察关键部位工程运行情况,得知之前被议论的十七万千瓦和十二万五千千瓦机组没有出多大毛病时,李先念开玩笑:(机组)没有“犯罪”,只是害了点病。他对工程局领导表示歉意:“我也是骂你们骂得很厉害啊!”李先念还说:“我受的委屈也很多啊!还不好讲。前些时候有人说我总不倒,又说葛洲坝不该修。这也是问题,那也是问题,要算账,要追究责任。在会上有几个人叫得凶得很呢!那么大的气。我也发了火,我站起来讲,葛洲坝是总理定的,我是支持的,总理死了,我就是罪魁祸首,你们要怎样!叫了一阵子算了,也就不作声了,就那么回事!”

  李先念主管国家经济工作长达26年,可从来不许孩子经商。时至今日,李家的4个子女没有一个人下海。

  敬畏群众:习仲勋处理群体性偷渡

  1978年春至1980年底,习仲勋主政广东。上任不久,1978年和1979年上半年,广东发生了群体性偷渡外逃香港的风潮。情况之严重令人难以想象。习仲勋先不表态,而是下去考察。在宝安中英街上,他看到香港那边车水马龙,宝安这边冷落萧条,心里深感触动,对问题的根源也有了明确的判断:制止群众性外逃的根本措施是发展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随着大量偷渡外逃人员被堵截抓获,对他们的处置工作凸显出来。1979年1-6月,深圳收容站收容人数超过10万,比上年全年总数增加一倍。收容站人满为患,也引发了很多问题。习仲勋比较早地察觉出这方面的问题。他明确表示:“不能把他们当作敌人,总归还是自己人。你们要把他们统统放走。”

  以民生为根本处理外逃事件,取得了极大成果。到这一年年底,外逃人数降至百位数。时至今日,上百万香港人在深圳定居。

  敬畏经济规律:特区货币的缓行

  深圳特区设立之初,人民币、港币、外汇券三种货币同时流通。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汇率偏低,对国内引进外资和扩大出口十分不利。为此,原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吴南生最早提出了发行特区货币的主张。

  1983年4月初,国务院特区货币研究小组正式成立。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视察深圳。市委书记梁湘在汇报时再次提出此事。邓小平表态:“要发行一种新货币,关键问题是要考虑对人民币的打击会怎么样,你们要研究一下。”

  之后,国务院对发行特区货币反复组织了多次调研。之前支持发行的人都主张缓行;香港地区和日本、新加坡等国友好人士也大都反对发行特区货币。邓小平出来表态说:深圳的发展很快,但毕竟是个试验,还有些未解决的问题,例如货币问题。但建设特区才3年多一点,再花3年时间,这些问题是会得到解决的。

  特区货币落空,问题又需要解决,深圳想出了个办法:成立外汇调剂中心。从1986年下半年开始,深圳外汇调剂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有效促进了对外引资工作。

  敬畏思想自由:厉有为遭媒体炮轰

  1996年,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在中央党校参加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当时经济改革与国企改革进程正被所有制观念禁锢,进展不顺。

  厉有为潜心研究了三个月,写了四篇文章探讨这一问题。在《关于所有制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他提出“除了公有制与私有制之外,可以建立多数劳动者占有多数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这篇文章成了他的毕业论文。

  1997年初,这篇并未发表的文章激起了千层浪。一篇批判厉有为的打印文章,在社会上广为散发。2月,有媒体公开炮轰,文章标题充满敌意:《厉有为意欲何为?——首都理论界人士批评厉有为同志所谓的“一些新认识”》。认为他是“从根本上否定了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为搞私有化编造理论根据。”

  厉有为感觉发懵。一篇没有公开发表的论文竟然遭到如此级别的火力。特别是在十五大召开前,批判者的这些舆论不知道背景有多深。尽管如此,厉有为没有被吓倒。理论界也有许多人表态支持。

  两个月后,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南海办公室的客厅里接见了厉有为。一场风波宣告结束。

  敬畏先贤:教科书中的孔子

  改革开放前,孔子以反动思想家的面目出现,甚至不能叫孔子这一尊称,要叫“孔老二”。

  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主抓教育。他针对学生无教材可用的情况,要求教育部尽快组织人力编出一套统一的中小学教科书。

  相对于数理化教材组,最难办的是历史组。他们起草了一份名为《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几个原则性问题如何处理的初步意见》,呈递中央审查。邓小平亲自批示“原则同意”。

  1978如期发送全国的的教材中,对于孔子的描述仍然是“他提出了一套挽救正在崩溃的奴隶制的反动主张,创立了儒家学派……孔子的反动思想,后来被统治阶级改造和利用,成为维护封建制度和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1986年版中,对孔子的表述改为:“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这个时候,政治已经从对历史的还原进程中退出,还原历史不再让人恐惧。

  时至今日,孔子学院已经遍及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言人。中国人也恢复了对先贤的敬畏。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