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妍:让人大质询在激辩中寻求民生落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1日11:24  重庆时报

  作者:李妍

  今年“两会”,“讲真话”三字一度成为会议热词。讲真话不易,但要说一些正确的废话却也简单。是以,当“调控房价毫无手段”之类的“真言”横空出世之后,人们除了对这样的“真话”直言很受伤,却也只有无奈地补充一句“至少还是敢说的”。讲真话之难尚且如斯,遑论脸红脖子粗、针锋相对的面对面质询?

  也因此,当“人大将对国务院部门展开质询等监督”的大红标题新闻出现于门户网站后,“人大质询”立即成为了搜索热词。人们期盼着“两会”会场能从“讲真话”的新风,逐渐过渡到为民代言的真实公共话语,并最终在民意、民智的激辩碰撞中,通过对政府的合法质询,实现民意诉求的完美落地。

  针对2010年将依法开展的专题询问和质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9日表示,今年将根据监督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决定的精神,选择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题汇报,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要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3月9日新华社)

  询问和质询,本就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根据我国法律,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个重要方式。也只有代表民意的人大,对权力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民生才能在这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运行中得到依托。诚如温家宝总理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讲的“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那样,人大对政府工作进行询问和质询,其实正是人民批评和监督权力的过程,只有这样的监督权拥有顺畅的路径和完善的制度保障,才能最终实现为民谋利的价值旨归。于此,此次“两会”再度提出人大对政府的询问和质询权,则无疑是对这条权力监管路径的强调与保障。

  一个毋须回避的问题却是,尽管“两会”上的民意激辩与利益博弈日趋激烈,但那些沉默寡言,动辄举手赞同,不想说、不愿说甚至不敢说的代表也依然还有。“讲真话”之所以能引发民众强烈共鸣,甚至能在“两会”上赢得代表委员多次掌声,其实也恰恰证明了,从普通公众到代表委员内心对真实权力运行的强烈渴望,而这种真实,也恰恰需要真实有效的监管去实现。这就不仅需要有一种法定制度去保障人大询问和质询等监管权的实现,也更需要代表能够真正理直气壮地站出来说真话,提质疑,发出自己理性的公共声音,从而让那些过往的秘密财政、政府文件能在不断的质询中经受民意的检验,这是一个权力祛魅的过程,也更是民意、民生终得落地的过程。

  强调人大对政府的质询权,让会议从举手到询问,最终过渡到激烈的质询,这也是一个国家民主政治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国民众之所以关心“人大质询”,倒不是想看“官员过堂”的汗水,人们更想知道的是,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钱是否都对公众有所交代,政府所做的每一项民生政策是否都经得起民意的推敲。如此,人大领民意质询、监督之职,政府安行民生之政,民意方才能在激辩中伸张。人们期待着。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