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报社论:重建公众信任,从事故善后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6日07:26  新京报

  如果说严重的事故本身,重创了人们对铁路安全的基本信任;那么,重建民众的信任就成为铁路部门接下来要做的核心工作。

  “7·23”动车追尾事故开始转入善后阶段。昨晚,许多温州市民自发地聚集在温州世纪广场,为“7·23”事故死难者默哀。而与此同时,该事故的遇难人数两度更新,已增至39人。

  如果说严重的事故本身,重创了人们对铁路安全的基本信任;那么,重建民众的信任就成为铁路部门接下来要做的核心工作。

  需要重申的道理是:重建信任,要从善后的第一秒开始。在善后过程中,有关部门的处置如果失当,则会让这种不信任的情绪更加蔓延。

  首先,事故原因的彻查,让真相浮出水面。现在从普通民众到行业专家,对这一事故的发生都备感疑惑。一起“不可能”发生的事故何以发生?行车安全系统为何失效?列车调度管理是否到位?在“黑匣子”已经找到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应该尽快调查原因,负责任地给出事故真相,不掩盖、不诿过,并据此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是获取公众谅解和信任的基础。

  当前,国务院已经组成了调查组,而根据相关规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应该由检察机关派员同步参与调查。人们期待,事故原因尽快查明,因为,调查的同时,其他动车运行并未停止,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尽快找到,或许可以类推是否存在相似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其次,是各项信息的及时透明发布。铁道部门已经召开了一次发布会,但公众的很多疑问都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解释。比如,列车头的掩埋问题。铁道部发言人称“主要是为了便于抢险”,但他同时又透露掩埋不是铁道部门的决定,那到底是哪个部门、为什么掩埋?掩埋之后,会不会给后续的事故原因调查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还有伤亡人数问题,事故已经过去两天,按说统计出到底遇难多少人,应该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况且是在购票实名制的动车上。一份民间的遇难者名单已开始在网络上流传。这些信息是否准确,当然需要官方的核实,有关方面理应参照惯例,像对待空难事故那样,尽快正式公布遇难者名单。

  其三,对死伤者的赔偿问题。据新华社报道,现在温州方面已经安排了57个工作小组一对一接待遇难者家属,做好安抚接待工作,稳定遇难者家属情绪。确实,现在有些死难者家属情绪非常激动,需要安抚、疏导。但是,仅有这些工作是不够的,应该尽快拿出详细的赔偿方案,仅一句“合理合情合法做好赔偿工作”,还不能让公众满意。

  更重要的是,铁路部门要从这次事故中真正汲取教训,拿出可以让公众放心的整改方案。从很多乘客的反映来看,这起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是全方位的,严重的安全隐患不说,还有很多细节反映出铁道部门日常管理的欠缺。比如,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动车座位没有安全带,导致一些乘客碰撞外伤;事故发生后,动车包厢门打不开,玻璃敲不碎;车厢内缺少救生锤;乘客逃离列车后,高架桥轨道两侧本可作为逃生通道,但失修严重,增加了逃离难度……

  1998年6月,德国ICE列车884号车次从慕尼黑开往汉堡,途中因轮箍破裂发生事故。之后德国降低时速,更换所有车轮,还把所有列车的车窗更换为在紧急时可用锤子击破的玻璃窗。德铁向每名遇难者家属发放3万马克,2名官员1名工程师被控误杀罪。

  “病去如抽丝”,要让民众重新建立对中国铁路的信任,当从善后的一点一滴做起,谨慎而为。这起事故会如何善后?全国民众都睁大眼睛看着。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4)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