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喆:改革不必“赚吆喝”,重在长效

2013年11月14日07:27  环球时报

  万  喆

  13日,沪指在三中全会结束后第一个交易日大跌,有外媒称,股市大跌是因民众对全会公布内容十分失望。还有评论叹息,这证明中国股市完全受政策操控影响,说明股市根本不正常。

  股市往往是市场的晴雨表。而政策往往会对市场或者本来就旨在对市场产生影响,因此无论在哪个国家政策影响股市都很正常,尤其是重大政策的出台。美国每一次对量化宽松的推出或结束的预期都会影响股市涨跌。三中全会的多项议题均涉及到中国十年甚至更久的经济发展方向、市场可持续活力,因此引发股市波动实属平常。

  既然政策与股市的确有关,那么股市下跌就意味着政策出师不利吗?这倒未必。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三中全会往往被寄予极高希望。尤其十八大后,国家在反腐败、正四风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方面的力度和步伐,使民众对三中全会的热望不断提升。加上讯息爆炸年代的求新求异思想,于是谁也说不清全会内容会是什么,但谁都觉得要有新意,来点儿“一鸣惊人”的东西。

  这其实是好事。首先说明新一届政府施政方针初见成效,民众认可因而期望很高,并希望在攻坚克难时贡献力量。同时说明政府将巩固改革成效,但主要基调还是稳健。政府的政策将会影响十几亿人,并且是好几代人,政策的主要目的应是夯实发展基础,而决不能只是博喝彩。

  三中全会的内容本不应期待“振聋发聩”。每一座里程碑都有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有些成功不能复制,并不意味不是更大的成功。中国经济面临崩溃之时,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国家经济全新指引,破除固有思维,无异于“平地一声雷”,说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毫不过誉。

  但经济发展至今,局面更为复杂。过去是百废待兴,如今却是纵横阡陌,甚至蛛丝暗结。面临转型升级瓶颈的滋味,可谓苦乐自知。

  因此,当前经济改革更需切中要害。从改革目标看,确实是一个长期过程。期待短期效果的人,应要考虑到目前我们的经济体量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突发”式改革很可能引起社会民生不能承受的“阵痛”。因此要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来冲破各种垄断团体、利益关隘,更要有更大的智慧,实现公平正义,完成良性发展机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回应了群众最关注的根本性问题,并着重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暗含了政府将对大宗商品、资金等生产要素进行更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此外,三中全会只是给出纲领性文件,主要是定主基调,是更加全面、系统、整体的部署、协调。但这次将“改革”作为关键词,可以看出这次改革的力度是空前的。

  当然具体还得看落实。如何将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开放经济体制、实行法治中国、强力约束监督权力等落到实处,真正成为国家制度的神圣部分、人民生活的可靠基础。明年股市,我们拭目以待。▲(作者是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法制晚报:只有实现法治,中国才能前行
  • 环球时报: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当其时
  • 新华每日电讯:“一房四吃”给控房价“指明”了方向
  • 新京报:“带幼女开房”案怎能悬而不决
  • 马怀德:现行司法体制必须要“动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