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中国已建立疫苗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可是在最初一两个孩子注射疫苗死亡后,该监测系统为何未及时作出反应,暂时停用相关品牌疫苗?
11月下旬以来,湖南、广东、四川等地的婴儿,在接种了深圳康泰生物制品公司出产的乙肝疫苗后,连续发生疑似异常反应,已出现4例死亡病例。目前,深圳康泰生物生产的重组乙肝疫苗已暂停使用。由于深圳可能疫苗供应暂时短缺,深圳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负责人表示,“现在如果要打就打进口的疫苗。”
仅仅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即有4个鲜活的婴儿在注射疫苗后不幸死亡。这样密集的异常反应,直追2010年被曝光的山西疫苗乱象,也让很多民众在心中对一些国产疫苗安全性打上了问号。“现在如果要打就打进口的疫苗”,虽然说者针对的是目前疫苗缺货,但是,这样的话出现在公共舆论空间中,事实背景却被抽离,再次触动了公共舆论的痛点,让人感到无奈而悲哀。
而在此前不久,相关报道还十分乐观。媒体报道,中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世卫组织评估,生产标准已经达到国际标准,这足以说明中国疫苗产品的质量已经获得国际认可。不过,疫苗生产达国际标准,是否意味着疫苗的安全性无虞呢,恐怕还不能轻易画等号。
疫苗安全问题关涉公民的生命,兹事体大,出现疑似的安全问题,必须追根究底,举一反三全面筛查,绝不能让下一个孩子再成为试验品。
具体到康泰公司的问题疫苗,有必要启动严格的流程倒查,查一查究竟是生产环节,还是运输环节的问题,有多少批次存在问题,究竟是偶发的问题,还是普遍遭到了污染。
由此有必要追问,企业在疫苗上市前,是否有过硬的质量和有效性检测?企业一再强调的“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又是如何落实的?这些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
除此之外,问题疫苗出现之后,相关部门在应急反应上似乎也有待改进。有消息说,我国已建立疫苗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可是在最初一两个孩子注射疫苗死亡后,该监测系统为何未及时作出反应,卫生部门为何没有紧急发出通报,要求各地暂时停用相关品牌疫苗,以至于后来又连续发生两起婴儿死亡悲剧。
其实,在疫苗安全问题上,国外的经验可为镜鉴。在日本,生产企业应报告所生产的疫苗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而不采用所谓的“安全比率”;在加拿大,一旦疫苗出现质量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召回,加拿大独有的“全国联网医疗数据库”,可以把所有问题疫苗一支不少地找出来。
当然,并不能因为出现死亡病例,就否认疫苗总体安全的判断。但是,已经发生的不幸事件也提醒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尽管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但要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消弭公众可能产生的担忧和焦虑。在疫苗安全上,政府部门当吸取三聚氰胺事件教训,重视社会情绪,尽快查明事件真相,及时、全面地把所有事件信息告知公众。
(原标题:婴儿注射疫苗死亡,真相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