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玉:会所趋冷与公务员不好当

2014年01月10日17:28  新民晚报

  又有一门生意不好做了。据新华社报道,《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的通知》下发半个月以来,以往觥筹交错的都市会所骤然趋冷,一些会所的指示牌也悄然隐去。

  这可以说是“禁令”的最新影响。2012年12月,中央审议通过“八项规定”;去年,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各项禁令连续出台,被公务员称为“禁令年”。新京报在全国各地抽取了100名公务员进行调查,全部受访者都表示,中央禁令对其影响很大,近八成受访者表示在2013年没有收到任何礼品,93名受访者表示“公务员不好当”。甚至,据说在失去隐形收入后,有个别人考虑离职转型。

  面向公款消费和公务人员的生意不好做,为官不易、公务员不好当,各项禁令带来的这些变化,恰恰说明规定十分有针对性,且落到了实处。这些变化,反映出一些社会生态正在回到正轨,正在回归常识。

  有些生意不好做了。然而,难道这些生意本该好做么?依赖公款消费、依赖送礼风气,这本来就不是企业应该有的发展之路。豪华包装的月饼少人买了,高档白酒价格跌了,月历台历的订单大量退了……对于业者来说,或许损失不小,但本不正常的丰厚利润,少了,甚至消失了,对社会却是大有好处。“三公消费”得到控制,价格泡沫被挤出,相关企业被迫转型,或将目光更多投向大众消费者,经济也能更健康地发展。

  公务员不好当了。然而,难道公务员本该好当么?公务员身负为民服务的重任,本来就不该是一份轻松享乐的工作。现在的公务员基本上是“铁饭碗”,也有一定的职业上升通道,如果再要图日子好混、钞票好拿——这样集万千好处于一身的工作,难道应该存在么?如今,工资外收入少了,各种限制多了,确实会有人不适应,但这才是公务员该有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清廉、高效,社会对公务员提出这样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对公务员本身来说,少些应酬,多些责任,自己的身体能更轻松,心态也更健康。对于掌握了一定权力的官员来说,更要接受约束和监督。公务员只是一份职业,要让身处其位者和社会公众都能以平常心看待,让权力观得到改变,就必须规范权力的运行,消除“官本位”的生存土壤。

  做生意不该依赖公款消费,公务员不好当,这些都应该是常识,也应该是社会的常态。各项禁令出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仅触及了部分行业、部分人的利益,对整个社会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社会要健康地运行,经济要可持续地发展,就是要拉回那些偏离正轨的“惯性”。让常识成为常态,需要健全的制度、完善的监督来保证,长期坚持,方能看到真正的改变。

(原标题:会所趋冷与公务员不好当)

(编辑:SN093)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京报:养老并轨未动,先担心“对公务员不公”?
  • 人民日报: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
  • 人民日报:日本军国主义就是伏地魔
  • 中青报:怨禁令严苛准备离职,别拦着
  • 环球时报:跳出甲午情结,不在自信自卑间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