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伟德:“不问爸妈问百度”割裂人际交流

2014年01月15日10:19  燕赵都市报

  1月13日,广州市电视家长学校第四期在广州市妇联录制,教育专家与家长、儿童代表齐聚一堂,就青少年成长与网络的主题进行讨论。在现场,不少孩子表示,日常生活中,他们遇到问题不找爸妈而是选择上网求助。有问题不是“问爸妈”,而是“上百度”、“上网”,让很多家长感到很担忧。(1月14日《信息时报》)

  孩子有问题不问父母而靠网络,一方面表明对网络的依赖。另一方面表明,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正在减少,两者之间少了一条沟通的渠道,在交流之间出现了一条巨大的“网络鸿沟”,虽然可望但不可及。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其实也是最为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其作为孩子人格塑造和价值培养的重要载体,具有无以替代的作用。孩子有问题“问爸妈”,不但是出于一种最基本的信任,也是彼此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机会。当这种机会丧失之后,意味着父母这本“百科全书”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有所降低,若是连问题都不愿意问父母,显然其他交流的通道也就更加逼仄。自然,父母也很难了解到孩子心中的真实想法。不能掌握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从中洞悉其行为倾向,对于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

  亲情作为一种最应当没有障碍的交流纽带,若因网络依赖而中止,足以证明网络依赖的危害性。孩子为什么不愿意“问爸妈”?从小的方面来说,跟父母自身的疏忽和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很多父母总是借口自己太忙,希望“拼在当下”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明天,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和愿望,轻视了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疏远了与孩子亲近的机会,逼得孩子只能求助于网络并最终产生依赖。

  从大的方面来说,便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较重。“手机控”、“低头族”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特殊一景,人与人之间缺少交流与互信,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最极端的例子是,两人明明对面相望,沟通却需要通过发微博或者微信。网络不仅阻滞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也割裂人际关系,这才是最为可怕之处。而孩子“不问爸妈问百度”不过是其表征罢了。

  要“救救孩子”还得从成人做起,一方面父母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真正认清孩子成长的规律,从其所需所想所盼所愿做起,充当现实版的“度娘”;另一方面,则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争取不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工具,不要偏离传统的人际交流与亲情沟通轨道太远,共同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可以耳濡目染的环境。相信孩子的情感需求、心灵沟通与答疑解难的渠道畅通了,对网络的依赖才会有所减轻,并最终回归到常态上来。

(原标题:“不问爸妈问百度”割裂人际交流)

(编辑:SN093)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中青报:张艺谋被罚无关“父亲的尊严”
  • 东方早报:倾听宋彬彬道歉,维护改革共识
  • 人民日报:正视改革路上的“12306现象”
  • 重庆晨报:剩男剩女跟学制长短有啥关系?
  • 北京晚报:不要把人“批倒批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