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在民众的监督中过好“廉关”

2014年01月30日02:39  新京报

  ■ 社论

  民众从来不缺反腐的热情。职能部门要做的事,就是如何去善待并呵护这份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民众的监督热情,职能部门是否准备好了?

  今天是大年三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年关。舆论场上习惯把年关称为“廉关”。每逢春节,纪检部门会就反腐倡廉向各级官员发布警示。所谓“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从一些已披露的贪腐案件来看,年关的确是此类行为的多发时段。

  对于过好“廉关”而言,三令五申或许仍有必要。但更关键的是,在千家万户都沉浸在节日喜庆时,反腐部门有哪些具体举措能够有效地发现腐败,并迅速对腐败行为进行查处。

  据新华社报道称,贵阳市纪委近日发文,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春节期间严格执行封存公务用车等措施,并设立了举报邮箱,邀请市民积极参与反腐,一旦发现公车私用行为,可立即拍照取证,将照片、地点及时间传至举报邮箱,市纪委一经核实,将严肃查办。

  单纯发文宣示“严禁”,容易沦为“言禁”。春节是法定假日,纪检机关也要过年。虽可采取假日轮班等特别举措,毕竟人力有限。邀请市民参与反腐,既是群众路线的应有之义,又是实现有效反腐的必然选择。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监督面,及时发现腐败并为反腐部门的后续查处提供基础。

  应当说,中国的民众从来不缺反腐的热情。职能部门要做的事,就是如何去善待并呵护这份热情。年关有多少公民会参与“随手拍公车”或“随手拍腐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民众的监督热情,职能部门是否准备好了?

  这里的“准备”有两层含义。一是对这些来自年关的群众举报,反腐部门有没有可以随时接受并处置的快速响应机制?如果举报之后,总是如泥牛入海波澜不惊,民众的监督热情就会在这种冷漠中慢慢消退。相反,反腐部门若能与举报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将大大激励民众以更大热情投入到发现腐败的实际行动中来。

  “准备”的第二层含义,是职能部门应为民众的监督热情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比如便捷的举报途径、严格的保密机制以及快速响应的信息反馈等。此外,类似公车私用这样的腐败行为,鼓励公民拍照举报,前提还在使公车可辨识。前些年,或许正是有感于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无处不在,一些地方以“车改”之名取消了公务用车的特殊号牌。这恰恰方便了公车私用,为民众参与反腐制造了障碍。

  民间对过节有句俗话,叫“打扫好房子再请客”。反腐部门邀请民众参与反腐,也应“打扫好房子”。预防公车私用,就应公布所有公车名单并对公车进行显著标识;推而广之,预防官员腐败,就应尽快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并向社会公开。当公民参与反腐有了制度保障,官民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互动才能真正良性运转起来。

(原标题:在民众的监督中过好“廉关”)

(编辑:SN090)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京报:政府80万奖李娜,为何不听“劝”
  • 何龙:面对高调迎接,李娜为何如此“冷漠”?
  • 环球时报:李娜已有光环,奖不奖她都显俗
  • 环球时报:“冯小刚春晚”实际已经成功一半
  • 乔磊:卖淫女为何成了哈佛优秀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