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发的短信也是祝福

2014年02月01日07:31  南方都市报

  “不管你是谁,群发的我不回,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实在我觉得太累。”今年春晚歌手郝云创作的歌曲《群发的我不回》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1月31日新华网)。  

  这首歌是冯小刚的“命题作文”,反映的是冯小刚的心声。当然,歌曲所传递出的态度也引发了网友的共鸣,很多人认为群发短信犹如鸡肋,是形式主义,太虚浮,显得不真诚不尊重,没有回复的必要。对此,笔者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其实,群发的短信也是拜年,也是祝福。

 

  现在,人们的亲戚、朋友都不少,在手机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少则几十个,多则数百个甚至更多,这大过年的,每个人都想要拉出一个长长的名单拜拜年,送上几句温馨的祝福,表达一下情谊。由于惦记的人多、拜年对象多,采取逐一打电话、登门等方式不现实,对于一些人而言也没必要,短信单发貌似有诚意,但效率低下,非常费事,且单发的短信数量多了,你也想不出什么好词好句,与群发的短信内容和质量大同小异,“含情量”高不出多少。由此看来,群发短信拜年既是无奈之举,也是便捷务实之举。

  即便是群发短信拜年,人们也不是漫天撒网、逮谁就发给谁,不是把通信录盲目“全选”,而是根据自己的感情需要和交际需要选出部分人群发短信,这种群发也包含着一定的诚意和情意。而接到这样的拜年短信,就是我们从短信的内容上判断出它属于“群发”,也会在心里感觉到一点温暖,也会得到一些快乐——— 最起码,人家还想着你,这比对你不闻不问的人要强多了。

  在很多地方的农村,每逢大年初一,人们都要走上街头,给族人、长辈、街坊挨家挨户登门拜年,一拨人走着走着,很快就会遇到其他拜年的队伍,往往是一拨人先说“过年好”“拜年了”,另一拨人再回以大致相同的问候,大家一笑而过。虽然拜年话语简单重复,但人们都觉得很自然很吉祥,没人觉得缺乏诚意不妥当。这种拜年的方式不就是原生态的“短信群发拜年”吗?如今的短信群发拜年和过去的见面就说“过年好”的性质是一样的,是对传统方式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以宽容轻松的心态来看待短信群发拜年。

  别人给你拜年使用群发短信,你给别人拜年也可以使用群发短信,这就叫礼尚往来,这种礼尚往来看似走形式,实则也能增加年味,也能促进人际的沟通交流。读拜年的短信,你大可不必较真哪条是群发的、哪条是单发的———这也实在不好甄别,你也不必太在乎短信的内容——— 反正万变不离其宗,相似度很高,都是祝福话、吉祥词,你应该在乎的是发短信给你的那个人的名字———他在想着你,在祝福你,这就够了。笔者今年也收到不少拜年短信,不管是谁发的,不管是群发还是单发,都一一回复了(当然,大多数也是群发回复),回复也是对人家的一种尊重。以后,笔者还要坚持回复,且笔者奉劝大家也要回复,就是群发的短信也要回。□李英锋

 

(编辑:SN057)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京华时报:冯氏春晚开篇就把槽吐完了
  • 新京报社论:向着梦想 策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