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彪:我的提案,延续春晚“马”上改革的思路

2014年03月05日13:38  华彪 收藏本文

  春晚和两会,两者的时间就差个把月。往往对春晚的吐槽的热度刚要降温,两会一来,春晚又被重新请上了话桌。一者是一些春晚的熟脸孔是两会委员,他们的参会点燃了人们对春晚的关注;另则是那些对春晚衷心耿耿,又忧心忡忡的委员们,提出各种各样的提案,吸引众多“春粉”的眼球。如“春节晚会分七天办七场”、“让春晚低调下来,回归平常”、 “将舞台全还给老百姓”、“力挺草根艺人上春晚”等提案,都曾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作为“春粉”的一员,今年两会我最想说的是:不管我们怎么吐槽,毋庸置疑的是,马年春晚真正打开了一扇春晚改革的大门,给今后的春晚注入了新思维、新风尚,给永不死心的“春粉”们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期待空间!

  马年春晚创新了一种新模式。马年春晚不循旧路,借助冯导特长,把微电影思维植入春晚,把冯氏幽默贯穿始终。尤其是开场短片“春晚是什么?”,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感人的画面、各种的访谈以及大度的自我吐槽,不但让人温馨感动、会心一笑,而且还带来一种心灵鸡汤似的思考。更为关键的是,这部短片所包容的与民互动,所饱含的亲民路线,是20多年的春晚从来没有过的。

  马年春晚将舞台交给“草根”。在这一点上,感觉今年春晚切实是豁出去了。不仅“角”是一帮草根团,内容也是泥土味。当“快男”王铮亮唱起《时间都去哪儿了》时,屏幕出现的是网上疯转的 “大萌子”30年来和父亲每年一张的合影。还有“好声音”李琦、姚贝娜、主持人华少等等,地方卫视涌现出的“草根”选手纷纷登上春晚。春晚成为草根的舞台,成为百姓自己的舞台。

  马年春晚打破了主持人的央视垄断。马年春晚的改革是全方位的。不仅模式、内容、演员得到了全面的创新,就连主持人也站在了改革的风口。今年张国立的登台,让人有一种心头一惊的感受:咦,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吗?他贯穿全场、穿针引线的诙谐幽默,不亚于一台小品相声串烧。我认为张国立掌舵春晚主持的成功尝试,又一次证明了对于春晚的改革就是在打破各种旧思维、旧结构、旧依赖。

  其实不单这些,春晚的各个环节其实都在彰显一种改革态度、改革决心。厉行节约后,尽管场面不再高端华丽,却更加显得温馨、大气、上档次;亲民思维下,尽管大多是草根主角、草根内容,却无处不充满着正能量、主旋律;多元批评中,尽管人们对春晚吐槽依旧,但微电影、草根舞台、怀念青春、朴素大方、亲民路线等马年春晚的独特注脚却让人记忆深刻。这是从这个角度上说,马年春晚的改革,开启了一扇窗,这扇窗让人看到了春晚更加充满生机、更加富有活力的未来。希望春晚延续“马”上改革的新思维!

(原标题:我的两会提案——延续春晚“马”上改革的思路)

文章关键词: 春晚 两会 草根 提案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风暴眼:海外巨资开分舵建酒店 少林寺的钱哪来的?
  • 新京报:“撕港澳通行证”的部分内地人只是极少数
  • 新京报:每个人都须直面“穹顶之下”的雾霾
  • 风暴眼:母亲柴静与雾霾的死磕能改变什么?
  • 钱江晚报:嘲笑消费者,就有消费信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