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森:中国军人体型跟着理念变

2014年03月27日07:22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许  森

  我军某研究机构近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我军新一代官兵比20年前,平均身高增加2厘米,腰围增加5厘米。官兵体型变化,对装备“板型”调整的需求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军人身高、体型的变化也反映出我军建设理念和官兵思想观念的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初,我军官兵的生活标准,以及工资、津贴,只能用“温饱型”来形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军人的各项保障也有了长足进步,生活标准可以用“营养型”来概括。

  近年来,随着军队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训练任务的加强,部队装备有较大进步,军人待遇和生活标准,进入建国以来最好时期。结合训练任务和体育达标要求,我军推行科学的饮食保障方式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为每个人列出“两个处方”:运动处方和饮食处方,即“健康型”饮食标准和体能训练标准。在一些训练强度大、体力消耗大的部队,根据每个人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强度和体能消耗,用运动仪器,测出每个人的各项体能指标,给出每个人体能训练的重点项目和个人重点部位。根据运动处方,推荐每个人这段时间的食谱。这几年部队官兵“将军肚”、“婴儿肥”少了,我军官兵体质比过去更加健壮。

  体型变化带来装备设计的变化,也是一种趋势。我军装备设计的变化也与其他领域一样,是一个由不太重视“人”的因素,到越来越重视人性化的转变。被称为科学城堡、国家现代工业缩影的海军大型舰艇,设计思想的变化轨道就说明这一点。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从苏联购买了4艘驱逐舰,苏联舰艇设计过分突出武器装载和油水空间,最后才考虑人的居住空间。驱逐舰大通铺住七八十人,有三层吊铺,最下面一层白天当饭桌,晚上睡人。上面的吊铺人侧着身子才能钻进去。夏天,住舱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晚上水兵只好拿凉席到码头休息。舰上没有餐厅,舰员吃饭,冬天在舱室、夏天找阴凉。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代驱逐舰服役,把舰员居住环境与战斗力联系在一起的设计思想有所体现,但依然没有餐厅,没有文化娱乐场所,住舱人数还是过多,中央空调效果也不明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军新型舰艇陆续加入战斗序列,把舰员居住的舒适性与战斗力并重考虑,充分体现了人与武器的优化组合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舰上有餐厅、健身房、理发室、图书室、沐浴室……全封闭舰艇的中央空调使舱室内四季如春,即使远洋几个月,舰员们也生活得非常舒适愉快,虽饱经风浪,依然精神饱满。

  现在,我国装备设计越来越重视人居住、使用的舒适性,追求在良好环境下,发掘、激发人的潜能,把舒适化作为战斗力的一个要素考虑。这种变化不仅是物质的改善,也体现出思想观念的解放和进步,那就是:吃饭、睡觉、娱乐,同样出战斗力。▲(作者是海南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青年时报:书记扫大街何以引网民亢奋
  • @兔主席 :我对马航事件后中国家属及舆论的一些思考
  • 京华时报:光天化日之下何以能“拆错”
  • 环球时报:从G8缩回G7,西方更趋保守狭隘
  • @老鬼时评 :摄影师陪同书记扫街想糊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