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40周年的年份,但一起载有包括154名中国同胞在内的239人的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因为至今未能寻获可靠踪迹,更因为马航、马来西亚政府的反馈迟滞和处理不善,让中国民众特别是乘客家属无比愤怒,甚至出现情绪失控举动过激。此种情形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说,“经过起落如过山车一样的心情波动,一个‘终结’的推论,的确很难令人平静。哀痛的感情需要尊重,悲愤的心情可以理解”。
不过,由于迟迟无法获得的搜救突破,发生在中国网络上的声讨开始转变为一种“抵制”,其中有些在情绪上滑向了极端。比如梁静茹、品冠等马来歌手,也几乎在同时因为此事遭到辱骂。
当然,偏激的舆论并非独占鳌头,针对盲目抵制的声音,反对和反思的声音也见诸报端。专栏作家潘采夫的评论《放过那些马来歌手吧》就流传甚广,他在批判公众人物主动挑起民族情绪是一种不负责任之举时,介绍了马来西亚华人浓烈的“中华情怀”,并呼吁所有人要有独立判断精神。这样的呼声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多元社会自有多元的声音,除却抗议,试图在“危急时刻”修复关系的力量也不少。以林丹“一生的对手”而被中国人所熟知的马来西亚羽毛球国手李宗伟,就表达了希望通过举行中马两国羽毛球表演赛来缓和两国紧张关系的愿望。与此同时,马航事件也没有影响中国向马方出租两只大熊猫的计划。这也表明,中马两国的常规外交并没有遭遇波折。
其实,在马航MH370航班上还有38名马来西亚人,兴许在人数上比中国人少了很多,但相信飞机失联之后马来西亚人的心情也同样焦急万分,也同样对有关当局不无微词。只是他们觉得“在国内我们是早已习惯政府这个样子了,做事效率不高,各部门之间经常信息不一致,这一次是把家丑亮到国际上了”。对于他国的“国情”,我们也应给予同情之理解。
事已至此,当务之急仍是查明真相。我们看到,马航客机失联以来,中国领导人高度关注事件发展,指示中方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马方做好搜救和事故调查等工作。同时希望马方加强与中方信息沟通,全面准确地提供有关信息和证据,全力协调有关国家继续开展搜寻,并做好乘客家属安抚工作。正在出访的国家主席习近平更根据马航失联客机搜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作出指示,即派我国政府特使前往马来西亚,同马方进行磋商,了解有关情况并要求马方处理好相关事宜。外交部接前方指示后迅速确定人选并派出特使,整个程序进行得非常快。
与此同时,包括澳大利亚等诸多国家在内的搜救力量也一直在通力合作,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希望能给乘客家属和所有关注此事的人们一个明白的结局。不过,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空难搜救的难度超乎想象,对此必须具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仍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说:“搜寻仍在继续,我们应该理解其难度,将关注的目光持续投向工作进展,少些泄愤谩骂与无谓攻击”;“我们应该声援赴马的乘客家属,以期得到合理的赔偿,但不能倡议各种赌气、报复甚至抵制行为。”
马航事件是一次意外,是一次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意外。意外发生,一时的痛苦和愤怒都可以也应该得到理解和抚慰,但在痛苦和愤怒之后也要面对现实,循序处置。只有这样,才能不负239条逝去的生命。
(原标题:[社论]马航事件需要理性面对耐心处置)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