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且把每一年的清明,当作一次慎终追远的祭扫与沉思,当作一次游目骋怀的放飞与顿悟,更当作一次人生境界的练达与养成。
没有哪一个节日,像清明节这样承载了如许丰腴的内涵。连日里,缅怀先烈的情愫,扫墓祭祖的哀思,踏青郊游的欢娱,乃至“北京规定党员干部墓穴占地面积不得超1平方米”诸如此类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消息,充盈其间,益增节日之厚重。
清明之为节日的前世,实为节令之先行。古人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24节气,独此清明时节,最能得人之目,更能得人之心。此节来时,仲春过,季春来,一时还“草色遥看近却无”,转眼间百花争艳烂漫遍野。草长莺飞,满目葱茏,焉能不赏心悦目?千古兰亭集序,亦是在暮春之初相会,而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等俯拾皆是的佳句。
正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清明”之美好感受,由外而内,化于人心,而成天人合一之境。千百载,人们崇尚清明的意境不绝于文,不断于心,虽千磨万击而仍在心底独留那一方清明之地。东坡先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如是旷远豁达的清明之境,今天读来亦撼人心魄。
心尚清明,而在清明时节既慎终追远,又游目骋怀,则是开启清心明目的重要发端。人世扰攘纷纷,有人乱了心神,有人迷了心智,有人忘了原初,有人糊涂度日。当此之际,走出闭锁的户牖与心境,走向大自然,得些清新之气,揽些明目之物,心思焉能不为之一清且明?
清明被赋予慎终追远的意味,固然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先烈先贤,不要忘记先人祖辈,要有外在的形式以表达,但更深层次的意味,却是内在地思考从何处来。诗人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它的哲理在于,人们容易被世象物事乱了本初本真。不忘初心,懂得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内心必有安处,由浊而清,由暗而明。记得来处,记住归处,这不也正暗合清明而有万物生长的哲学意味么?
清明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人生事业的每一次秋收,莫不来自于每一次的“春种”。而每一次的“春种”,莫不来自于每一次的“清明”。清心明目、清思明智,也就排除纷乱扰攘,披沙而拣金,获得足够的前行动力。是故,清明时节,最需放下手中繁琐,放飞心情,给自己一个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亦给自己一次清心明目的启迪。
如是,且把每一年的清明,当作一次慎终追远的祭扫与沉思,当作一次游目骋怀的放飞与顿悟,更当作一次人生境界的练达与养成。心有清明气,行有清明风,是谓顶天立地人。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