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君:公立学校纷纷改名既无文化又无责任

2014年04月09日14:36  金羊网-新快报 收藏本文

  报载,继12、27等数字中学改制成外国语学校后,广州另一所数字中学——广州市第21中学又将被合并成外国语学校。消息一出,引起该校不少校友以及退休校长的反对。

  反对归反对,改校名的事情还得议议。首先学校改名时下已经不新鲜,广州曾经有130多所数字学校,如今几乎一半已经更名,更名成了时髦潮流。对于换掉那些毫无个性的数字式校名,原本应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需要彰显自己文化底蕴、教育理念,用一二三四五来代称,实在不上档次。

  学校如人,一般说来,给学校起名是有学问的,基本可以分上中下流三者,上流者从名号即可反映自己的教育人文情怀,名字含义深远,却又易记易传,如真光、执信、培正、广雅等,学校以此为办学宗旨,坚守如一,即使百年之后仍然是校名如碑;中流者,名号虽普通却容易记住,至少是独一无二,反映出学校某种特点或者历史,如以地理为名的海珠中学、赤岗中学,或者以创办人命名的陈嘉庚纪念学校等;不入流者,即一二三四五六,有名形同无名,如此潦草。

  如果说很多这类学校是1949年之后兴建的,当时没底蕴也说得过去,反正大家都是洗脚上田。如今文化复兴,文化产业都已经兴起数年,即使老校友们保留着贫乏的记忆,也不能成为阻挡学校“洗心革面”的理由。

  然而糟糕的是,取代那些不入流校名的同样有点不入流,比如27中改名“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42中改名“海珠实验中学”,赤岗中学改名“广州市景中实验中学”,44中也将更名“天河实验中学”,而21中学估计也要跟外国语扯上关系。

  外语、实验等名号本来也不差,一旦被滥用就变得不入流了,手握巨大的优势资源的公校,原先起个屌丝名字已经不能用低调来解释,用一个滥用的洋屌丝名字来更换,除了凸显一贯的多快好省之外,更反映的是一干公立学校借国际化之名,越位争抢生源,以此推卸自己的承担的义务教育责任。

  有消息就说:21中将与华侨外国语学校合并成为一所新的外国语学校,届时21中初中部将不再招生,其高中部则成为新外国语学校的高中部。如果21中与华侨外国语学校一旦合并,21中初中无法再进行招生,附近数百名地段生就面临者更加严峻的就学压力,成立外国语学校后,国际班的收费自然又水涨船高。公办教学资源原本应该体现在承担义务教育的责任上,而非市场竞争上。然而,国际化改名的背后是一些公立学校借改制改名的机会,堂而皇之的将公共资源私人化,当成捞取利益的工具。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学校改名貌似是一个文化问题,实则事关利益。学校的特色、历史、底蕴以及校友的记忆其实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多快好省赶上又一轮的教育大跃进。上一轮名校办民校的大跃进已经创造出一批既无公共服务精神又不尊重市场规律的怪胎学校,而这一轮的学校改名创收运动或将和其更换的校名一样,不伦不类。

(原标题:公立学校纷纷改名既无文化又无责任)

(编辑:SN093)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香港反对派去白宫“告状”是步臭棋
  • 环球时报:中国梦比美国梦更精彩
  • 钱江晚报:刘章恋中的过度解读
  • 钱江晚报:大国国民当有大国气度
  • @刘雪松-雪松 :央视女主播露多少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