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路:2000万与14万,区别在哪里

2014年04月20日06:10  钱江晚报 收藏本文
公开与不公开相比,实质意义到底在哪? 公开与不公开相比,实质意义到底在哪?

  本报评论员 高路

  又到了一年中央部委晒三公经费的时候,丑媳妇终究要见公婆,部委们又是降数字,又是表决心,住建设部甚至拿出了今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仅为13.95万元的惊人数据,希望能得到一点赞。

  光看数字,似乎很容易得出少的那个更节约一点的印象,可真能差那么多吗?同一种类型的花销,农业部有2000多万,住建部才14万,同样是人员众多,责任重大,与经济社会关系密切的两个部委,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零头,要不是农业部有问题,就是住建部的统计有问题。总数当然是个重要指标,大家都希望这样的数值越小越好,可是,报得多的未必有问题,报得少的是不是就没有问题,就是典范、楷模呢?公众似乎心里根本没底。

  在缺少细节的情况下,农业部的2000多万算不算多,住建部的14万算不算少,我们无从判断。三公可以变身为其他,其他可以变身为管理费用、办公费用。缺少佐证,甚至什么叫三公也会成了问题。我说是就是,说不是就是不是,你又有什么依据反驳。

  这说明单纯的数字公布其实容易踩空挡,几千万可能一点问题都没有,一两万可能问题很严重。既然一些央企往年动辄数亿、十几亿的接待费用,而今年竟能归零,诸如这样的奇迹也能上演,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如何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呢?我们都没有孙猴子的火眼金睛,只能靠经验推测,看历年来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我们知道,去年的十几个亿今年归零,这肯定是不正常的。

  中央部委的经费支出公开已经有些年头了。当最初的新鲜劲过去以后,公众越来越觉得索然无味。因为,公众发现,跟往年大同小异,这次端上来的仍然是一堆数字。这个部多少,那个部多少,公众所能做的也就是排个排行榜什么的,让那些排在前头的部委紧张一下而已。这项制度开始面临着很多难以深入下去的困惑,难以落实到具体的人具体的事,难以把板子结结实实打下去……没错,我们是看到了不少数字,也提出了不少疑问,可这些似是而非的质疑,踩不到点子上。舆论监督的火力看起来很猛,大家也都做好了准备,可往往就像打在棉花上一样,没了力道,别人也不痛不痒。公众只能干着急,部委们也不当回事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两句话就能把你顶回去,你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些疑问归根到底是在质问,公开与不公开相比,实质意义到底在哪?

  公众相信,中央部委想把三公经费降下来,这种决心是有的,要不然就是逆潮流而动,于上于下都不好交代。但要说决心有多大,恐怕还不能用一个抽象的数字来呈现。数字是由一个个细节堆积而成的,但数字无法代替细节,光有数字没有细节,其实也是在用政府的整体形象给个别人钻制度的空子。

  我们不能允许在三公消费的大锅饭里,有些人还在怡然自得地吃着小灶。所以,这样的决心还应该体现在每顿饭、每一次出差、每一个会议上。什么时候能看到小到一顿饭花了多少钱,一次出差车费多少、食宿多少,一次会议的完整账单。那才能看出2000万元和14万,这两个悬殊数字真正的区别在哪里。

(原标题:2000万与14万,区别在哪里)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人民日报海外版:反对派乱港闹剧该收场了
  • 南都:船长先逃,后果才会最严重
  • @蒋丰 :日本销售站台票为铁路文化增色
  • 京华时报:别让“身份”成绊脚石
  • 张颐武:马尔克斯伴中国走出百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