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如果“街头小便”事件发生在别处

  “街头小便”事件只是一场个人纠纷,没必要上纲上线过度解读。香港和内地的发展道路不同,两地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有差别,如果一有小摩擦就摆出势不两立的架势,甚至互相诋毁,那只能扩大矛盾,制造隔阂。

  这两日来,因女童香港街头小便事件引发的口水战不断升级。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网友除对现场当事人行为进行评价外,还扩大了靶子,或者批评港人对内地心存歧视,或者批评内地游客素质太低咎由自取,如此种种,甚至有对骂之势。

  就“街头小便”事件而言,实际上事实并不复杂。根据现场视频和警方提供的信息,事件原貌基本可以得到还原:女童尿急,因洗手间人多等不及,在街头小便,孩子母亲用尿不湿接住,路过的男青年用相机拍照,双方因此产生争执,后报警,警方介入处理。按说,这属于日常生活中的小纠纷,情节也并非多么夸张离奇。当然,因为涉及到法律和人情,涉及到对文明的理解,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看法,公众争论一番也是正常。不过,如果去除“内地游客”、“香港街头”这样的字眼,类似事件发生在北京、上海或其他城市,很难想象它会成为舆论热点。

  很明显,现在的论战,已经不再是就事论事,而是把一场个人纠纷上纲上线。这其实并非理性、客观的做法。所谓不能”一篙打翻一船人“,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对某个群体贴标签,难免会有所褊狭。这些年来,一些国内游客外出旅游时确实有过不文明举动,但这毕竟是极少一部分人的表现,不能因此就认为内地人素质差,不分是非就扣帽子。同样的道理,这些年来,在奶粉、生育等问题上,香港有一些人做出了一些情绪化的表达,但这不能代表全部香港人的态度,就像街头小便事件中那位拍照的年轻人代表不了全部香港人一样。通过这件事就指责香港人如何如何,或者批评内地人这样那样,实在是以偏概全。

  至于互相攻击谩骂,将此事演绎成香港人和内地人的对立,上升到地域矛盾的程度,更是没有必要。香港和内地的发展道路不同,两地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有差别,难免出现磕磕碰碰,有矛盾、有误会也是正常,但是,应该以平和、包容的心态对待差异,积极沟通、谋求共识。如果一有小摩擦就摆出势不两立的架势,肆意发泄不满,甚至互相诋毁,那只能扩大矛盾,制造隔阂,而这并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结果。

  不在街头小便固然是一种文明行为,但宽容才是文明的标尺。放下成见,用平常心去看待这起纠纷,会少许多无中生有的猜忌和攻击。当然,这不但需要网友保持理性克制,媒体人也应尊重事实,切勿因播报有误或过度渲染成为矛盾升级的催化剂。

(原标题:如果“街头小便”事件发生在别处)

(编辑:SN093)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香港拍照者比小女孩街尿更不文明
  • @廖保平的微博 :一泡童子尿何必上升为港陆矛盾
  • @魏英杰 :香港便溺事件,文明应照见人性
  • 中青报:没有一场围观起哄能围出正义
  • 环球时报:中国外交不可能像俄那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