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10点半左右,20岁的小冯倒在昆明国际半程马拉松赛16公里处,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据了解,本次昆明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过程中,共有10名参赛人员在赛中先后出现不适症状,其中,1人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5人昏迷;共9人到医院接受治疗。(5月26日《春城晚报》)
一个半程马拉松比赛,跑死1人、昏迷5人,这样的悲剧结果,相信并非赛事举办者所愿看到。但是,悲剧还是发生了。这个时候,许多专家如“马后炮”一样站出来说话了:昆明地处高原,剧烈运动容易缺氧;比赛当天天气炎热干燥,不适合跑马拉松;时间定在9:30,而不是定在温度最适宜的8:00前后……高原也好,天气炎热干燥也罢,对于在全国各地全面开花的马拉松赛事而言,这样的悲剧或许并非偶然。
昆明的悲剧,并非孤本案例。2004年和2005年的北京,2008年的上海,2012年的广州等都出现了选手死亡事件。马拉松猝死事件,虽然在各国体育赛事都有发生,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悲剧似乎更多,也更应引起社会和相关部门的注意。马拉松赛事在我国,用“遍地开花”来形容并不为过。一个不得不问的问题是,我们确实需要“全民体育”、“大众健身”的体育理念,但是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高强度、数万人参加、人人都需要挑战极限的马拉松比赛吗?
马拉松比赛,其实是很容易上马的“形象工程”。不需要新场馆建设,不需要大量的裁判员,只需要交通管制部分路段,然后拉拉赞助、发发通知、发动众人参加。于是,问题随之而来,马拉松比赛,无论是在高原还是在平原,无论是气温如何,都要每年按期举办;并且,参赛人数似乎是越多越拉风。
我们必须要问的是,让那么多人参加这项极需耐力和体力的赛事,又不管气候和温度,如何能让人吃得消?或者直接这样说,不分节气、不看温度、不考虑海拔,只求大而全的社会效果,让马拉松这个极为专业、极具挑战性的体育赛事变成了折磨人的“鬼门关”。
王传涛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