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洋
“中国经济存在硬着陆的风险”,这种观点在过去经常出现,但都被证明是错误的,然而世界银行最近再次发出这一警告。笔者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长放缓是政府实施一定政策目标的结果,在多重因素影响之下,我国经济的金融风险在上升。
在金融领域,政府试图同时推进两大结构性改革,一个是经济的去杠杆化,另一个是利率市场化。分开来看,两个改革都正确,但是结合在一起,却可能增加我国的金融风险。为了实现经济去杠杆化,货币当局实施了偏紧的货币政策,从而导致市场上的资金紧缺。另一方面,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没有通过直接方式,即解除对银行存款利率的上限来实现,而是通过扩大影子银行的范围来实现的。其结果是,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财富管理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开始利用高投资回报的前景吸引小额投资者。就本身而言,影子银行的作用值得肯定,但由于货币政策偏紧,它们之间的竞争推高了资金成本。
很多人相信,掌握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中国政府将有能力阻止金融领域的大规模危机。然而,温州的金融危机表明,我们不能高估政府防范风险的能力。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像温州这样的危机不会在全国层面上发生。
高额的借贷成本正在将那些无力提供高回报率的低风险企业挤出市场。同时,那些以为房价会持续上涨的地产开发商们已从影子银行借了很多钱,但现在还贷的压力与日俱增。我国经济的一大风险是,一旦房价急速下跌,债务违约将不可避免。由于很大一部分影子银行的资金是正规银行通过各种手段放出去的,这很有可能导致金融行业的连锁反应。
自2003年以来,政府先后九次出台不同的抑制房价的政策,但房价仍快速上涨。尽管诸如限制二次购房者按揭以及一线城市的户口要求等政策可能有助于降低需求,但供给面的政策,如限制向地产开发商的信贷供给、向二手房卖家征税等,都被证明恰恰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如今,一位北京的普通居民需要积攒34年的全部收入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对于上海和广州的居民来说,分别是29年和27年,这比国际上的其他城市要高得多。
今年前4个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7%,而新建住房面积下降幅度超过22%;房价下行压力开始不断累积。在正常情况下,居民和政府都应该对这一趋势持欢迎态度,但在经济表现疲软的大环境下,对经济增长贡献超过30%的房地产业一旦出现大面积下滑,中国将无力承受相应的代价。
为防止这一局面出现,政府应该尽快采取一些反周期措施,除了降低准备金率之外,放弃对房地产行业的行政控制恰逢其时。这些控制不仅导致了对经济的扭曲,还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方向矛盾。现在,放弃行政干预既可以起到稳增长的作用,又不会进一步推高房价,何乐而不为?▲(作者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