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宽待失败应是一种美德

2014年06月27日07:23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张颐武

  又到高考成绩公布时,此刻似乎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考得好的学生和家庭欣欣然,考得不好的则情绪复杂。有些家庭或孩子不能承受这样的状况,每年都有悲剧发生。其实道理都明白,人生的路很长,高考的顺利不过仅是人生的一站。反之,即使成绩不佳,也不过是人生路上的插曲,每个人还会有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可一旦真正遇到现实的挫折,我们立即会有强烈的挫败感和难以承受的压力,而社会和家庭似乎也会让你感受到相当的不适。

  我们的社会和家庭还是充满了现实的利益考量,家庭会觉得给全家丢脸没出息,社会的氛围也并不有利。当面嘲笑未必会有,但别人的怜悯或关切也可能让你备感压力。在中国,社会邻里亲戚等人际关系紧密,人们都关心自己亲友的孩子考得如何,这当然是一份关切,但有时过度的关切恰恰让别人尴尬。问得太细,说得太多,会让本已背负压力的人觉得受不了。

  这些本是人生常态,失败和挫折总会出现,所以说,打不垮的人才是真正的俊杰。但今天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对他们的期望很高,自己又没有经历过挫折,一旦遭遇,就觉得好似灭顶之灾。他们看不到,人生的路有很多条,会有很多机会和可能。一次挫折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节点,从中汲取教训,挫折也会为自己开启人生新的可能性。没有挫折的人生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同时,不怕议论,不怕关怀,把一切都化为未来前行的动力,正是年轻人需要的素质。“做人要做打不垮的人”,这话听起来像是心灵鸡汤,但其实还是真切的道理。

  对社会和家庭而言,一方面有些话不说,一味地避讳也大可不必。过去没努力,或努力不得法,有点压力也是需要的。但另一方面,也需让年轻人放下包袱,正确对待失败。因此,家庭、亲友或周围人坦然接受现实,给面临压力的年轻人更多鼓励和关爱很重要。这种鼓励和关爱不必刻意为之,有时候太刻意的关怀,往往更添压力。家长则应该自己先迈过这个坎。而亲友最好给这个家庭或孩子更大的空间,这时候不去打扰,让他们更多有自己的空间去平复挫折带来的冲击,其实会更好。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平常心,不能把一种跟红顶白的势利作风带到生活中,学会有分寸地关爱他人其实很必要。把失败和挫折视为成长中“必修课”,有时会让年轻人更能从容地对待人生,也可能会给他们更多走向未来的新动力。一个真正有力量的社会,在赞美和肯定成功的同时,就可以包容和理解失败和挫折,因为在失败和挫折中,人们可以获得更宝贵的东西。一个经得起失败的社会能走得更远。▲(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京报:“农村学生替领导孩子高考”的可叹与可悲
  • 环球时报:恶搞中国使馆路名是小人之举
  • 环球时报:国企65亿投民生,不少!
  • 人民日报:诸葛亮“就业”为何不投曹操
  • 京华时报:杨六斤变宠儿,好一出人间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