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红军:用政策激励创新

2014年07月27日10:11  人民日报 收藏本文

  创新生态系统时代的到来,不仅在微观层面带来企业创新行为和运行方式的深刻变革,而且在宏观层面对国家的创新政策和制度供给提出了新要求。政府应超越传统创新链思维,以创新生态观为指导,基于制度创新建立创新政策体系,激励和引导企业成功构建与有效运行一个自我循环、自我平衡、自我修复、自我净化的创新生态系统。  由供给导向政策向需求导向政策转变。传统的供给导向创新政策的出发点是推动知识产出和供给,加快知识的溢出和外部效应,但创新的非线性使得这一政策导向容易造成创新资源的错配、分割和短期化,无法适应企业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需要。在创新生态系统时代,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交互作用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快速。比如,用户与生产者缺乏交互、新技术向市场转化的成本高等障碍被克服,实施需求导向创新政策的基础就得以形成。需求导向创新政策通过持续激励和创造新需求,推动涌现创新和创新扩散,促进创新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交流、相互影响与共同创新。需求导向创新政策意味着政府必须避免以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帮助特定商业技术开发或者帮助指定企业,而应通过贸易管制、鼓励新产品消费等方式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促进创新主体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

  由孤立主体建设向网络平台建设转变。传统的线性创新和封闭竞争思维导致创新政策的重点倾向于孤立地支持某类或某几类创新主体建设,难以形成优势互补、要素联动的开放协同创新机制。在创新生态系统时代,产业内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各类中间组织甚至政府、个人等创新主体共同构成合作创新网络,才能有效整合、创造、传递和获取价值,推动知识链、技术链与产业链共同演进。相应地,创新政策既要注重核心技术突破,也要重视支撑技术、衍生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共同发展和相互支撑。这意味着创新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推动建设更大范围的协同创新平台上,积极推进产学研之间合作,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集聚,形成纵向与横向相互交织的合作创新网络,充分发挥创新平台的网络协同效应。更进一步,创新政策应基于构建合作创新网络和协同创新平台的需要,协调互动地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建设,既重视对形成创新生态系统起到发动机作用的核心企业的培育,也注重对创新生态系统中配套企业参与创新的引导;既强调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也突出各类中间组织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和扩散的作用。

  由直接激励手段向服务引导手段转变。供给导向创新政策向需求导向创新政策的转变要求政府调整创新政策手段,减少对资金资助、税收减免等直接激励方式的依赖,更多地通过创造需求、营造环境、提供服务等手段引导企业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实际上,在创新生态系统时代,培育创新环境、创造创新机会和提供创新服务对于引发创新行为不断涌现至关重要。政府应适应创新新要求,加快职能转变,推动从政府主导创新向服务创新转变。这一转变的具体方式包括:通过建设和完善创新基础设施来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创新活动顺利开展,通过宣传和激励创新精神推动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通过共性技术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信息共享平台等平台建设催生更多创新机会,通过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中介服务体系等来完善服务支撑体系,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系统创新的可收益性。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SN143)

文章关键词: 创新 生态系统 政策研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西方莫给中国反腐败泼冷水
  • 新京报:上海福喜7次被查,为何都安然过关
  • 人民日报:摆正位置看待遇
  • 京华时报:唐慧女儿案重审 让法律的归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