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鸣:西方制裁给了中俄农贸良机

2014年08月14日07:28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翁 鸣

  俄通社-塔斯社12日援引知情人士说法报道,中俄官员已经达成协议,中国将通过俄罗斯远东的一个特别物流中心向俄直接出口水果和蔬菜。该协议为刚宣布针对欧美实施食品进口禁令的俄罗斯解了燃眉之急,也为中国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

  俄罗斯作为欧盟最大的蔬菜出口市场和第二大食品出口市场,2013年从欧盟进口农产品超过118亿欧元,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约14亿美元。在俄公布对欧美的反制措施后,西方国家在俄市场留下的市场空白急待被调补。

  中国不仅是俄罗斯的最大邻国,而且在复杂险恶的国际环境下两国战略合作意义重大。据来自俄罗斯的消息,俄罗斯社会对增加进口中国农产品,补充进口禁令留下的农产品缺口抱有很大期望。由于气候、地理等原因,俄罗斯每年需要进口部分畜产品、禽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坚果和食糖等,但是来自美国和欧盟的牛肉和猪肉只有5.9万吨和45万吨。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贸易大国,近10年中俄农产品贸易稳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很大。

  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达671亿美元,其中,对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额21亿美元,仅占3.13%。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中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例如,蔬菜、水果、水产品、坚果等,而且中国农业生产面积辽阔,农业生产品种繁多。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和产量也非常可观,例如,酒、烟、饮料和糕点食品等。同时,中国农业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足以支撑俄罗斯的部分蔬菜、水果、水产品进口增长需求,以及一些牛羊猪肉和禽肉的进口需求。

  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前,预见和捕捉一闪而过的市场机遇,做出灵敏、正确和系统的判断和决策,这不仅是提高我们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而且是现阶段国际形势发展的本质要求和贸易特征。这次中俄贸易出现机遇的几个重要特点,一是排除了欧、美、加、澳等竞争对手,二是中俄两国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三是中俄两国战略合作的现实需要。

  我们认为,有关部委和学术界应主动引导,新闻媒体应积极报告和宣传,帮助企业重视和把握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新机遇。与此同时,我们还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中方企业提高质量意识和信誉意识,质量监督检查机关严格控制品质,防止过去低质产品出口造成的恶劣影响;二是中俄农产品贸易应在WTO框架下,根据有关规则和标准进行产品通关,防止过去曾发生过的“灰色清关”情况再现。

  这次俄罗斯遭遇到西方制裁以及作出反制裁,是国际力量争执与较量的必然结果,部分农产品贸易暂停就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得到的收获不仅是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新机遇,更重要的是目睹和感受了地区性冲突引发农产品贸易中断的现实性和严酷性。▲(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俄罗斯 农产品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高铁成就再大,刘志军也平反不了
  • 新浪独家:看不见摸不着还交钱,有种神秘叫档案
  • @察时局:中组部首控大学生村官规模:2-3年内减7万人
  • 新知
  • 环球时报:儒家思想不能主导中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