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勤:农村化或可做城镇化补充

2014年08月21日07:30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刘志勤

  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取得的一大成果莫过于中国的城镇化速度。有关部门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完成70%的人口进入城市的指标。因为人口的70%成为城市居民是西方国家经济学家给发达国家立下的一个硬性指标。实际上,中国没有必要按照西方70%的标准来实行自己的城镇化。

  中国和欧美国家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人口负担。中国的城镇化过程要走出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我们是个以农民为主的国家,并且繁衍数千年。要考虑的是,真的有必要把70%的人口放到城市中来吗,他们的生活真的会比原来富裕和幸福吗?因此,在努力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是否可以考虑进一步强化农村化,作为目前城镇化政策的补充、延伸或完善。

  实现农村居民身份和生活质量就地提升和转变,使农村化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源。适当强化、优化农村化,不是保持农村原有的格式和模式,而是把城镇化、农村化相互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等国家,几乎看不出城乡差别,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的农村化早已经成为城镇化的一部分。为此,我们不妨从4方面做起:

  一是完善基础建设,特别是交通网络,这是拉近城乡距离的最重要一点。欧美许多国家的城乡交通极为便利,人们没有太大距离感。这个心理效应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增加和提高农村的各种功能服务行业网络建设,特别是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的普及现代化。

  三是人们关心的户口问题应当是可以得到便利解决的,尽快取消和农业户口有关的“不平等待遇”,是解决身份歧视的关键。我们没有必要等到农民全搬进城里楼房后才摘掉他们“农民”的帽子,应当学习欧美经验,人们拥有的身份证就是公民证,没有城里乡下之分。

  最近中央决定将农民的宅基地和集体用地作为固定资产登记在册,这个重大变化将更有利于推进农村土地进入特定市场,对于提高农民融资能力,进入改革的价值链,具有特殊意义。所以发展农村化,把农民留在农村发财致富,才是最可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是为了应对农村宅基地等进入市场,应当设立一个“土地银行”,专门用于负责解决农民利用宅基地进行融资等需求。目前现有的农村合作社或农商行由于过度商业化,不宜从事有关宅基地融资贷款等方面业务,这样可以确保土地银行经营的纯洁性和专一性,这是风险最小化的必要保证。

  在保证城镇化健康顺利发展的时候,适当重视农村化的创新,将为未来1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腾飞机遇。▲(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骂中国“杂种”的澳议员决不能轻饶
  • 人民日报写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二:没有公平就失败了
  • 中青报:韩寒之争的背后,没那么多“阴谋”
  • 今评媒:冰桶挑战,从公益盛宴走向媒体狂欢
  • 环球时报:鼓吹毒品合法化比毒品更有害